正文 第24章 在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找平衡點(2)(1 / 3)

愛算計的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平衡和滿足。反而會由於過多的算計引起對人對事的不滿和憤恨。常與別人鬧意見,分歧不斷,內心布滿了衝突。

愛算計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隻能生活在具體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習慣看眼前而不顧長遠。更嚴重的是,世上千千萬萬事,愛算計者並不是隻對某一件事情算計,而是對所有事都習慣於算計。太多的算計埋在心裏,如此積累便是憂患。憂患中的人怎麼會有好日子過?

太能算計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難輕鬆的生活。往往還因為過分算計引來禍患,平添麻煩。

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常注重陰暗麵的人。他總在發現問題,發現錯誤,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心總是灰色的。

太能算計的人,心率的跳動一般都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現象伴隨。消化係統遭到破壞,氣血不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計的人,目光總是懷疑的,常常把自己擺在世界的對立麵。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計的人骨子裏還貪婪。擁有更多的想法,成為算計者揮之不去的念頭,像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心上。生命變得沒有彩色。

而更有趣的是,威廉自己曾經就是一個極為能算計的人。他知道華盛頓的哪家襪子店的襪子最便宜,哪怕隻比其他店便宜幾分錢。他知道方圓三十裏內,哪家快餐店能比其他店多給顧客一張餐巾紙。至於哪輛公共汽車比哪輛公共汽車便宜五分錢,什麼時候看電影門票最低等。威廉可以說是全美之最。

正因為這樣,威廉得了一身病。三十歲之前,他總與醫院打交道。當然,他也知道哪一家醫院的藥費最便宜。不過那時他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更不要說快樂了。物極必反。威廉在他三十二歲那年終於醒悟了。他開始了關於“能算計者”的研究。追蹤了幾百人,結果得出了驚人的論述。

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百分百減壓

一個喜歡算計別人的人是不會去愛別人的,因為愛需要付出,需要包容,需要在受到誤解的時候一笑而過,在誤解了別人的時候敢於批評自己。

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別人的支持與幫助,因此,為了提升個人的競爭力,獲得成功,就得胸懷寬闊,不斷地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技巧,隨時有效地與他人接觸溝通,接受別人觀點與看法,或者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怎樣解開嫉妒的結

心理失衡的人

一位經理被殺,案子很快破了,凶手竟是被害人的朋友K。人們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倆平時相處得特別好,而且被害人過去對K關照很多,送了不少錢給他,這些大家都清楚的。人們很困惑,是什麼原因導致朋友反目?一位記者去獄中了解罪犯殺人的動機。問罪犯為什麼殺害對自己非常友好的朋友。罪犯流下了痛悔的淚水,隻說出了兩個字:嫉妒!他嫉妒朋友有錢,嫉妒朋友事業成功,嫉妒朋友人緣關係好。而在與朋友的比較中相形見絀,感到自卑,於是總希望朋友身上出點事情,例如發生車禍,或者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抓去。可是朋友卻一直生活得很好。嫉妒的心理讓K變成了心懷歹意的人,他的精神分裂了,想像一個人去殺死了朋友,有一天自己卻充當了殺手。

回歸的站台

別人成功了,發財了,不要妒忌。妒忌最容使自己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心理變態,行為失常,做出本不該做的事情。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人因妒忌而引起利益的衝突,破壞了人際的關係。

什麼是嫉妒心理?日本《廣辭苑》為嫉妒下的定義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後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該定義的特色引進了嫉妒之中,認為羨慕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產生基礎之一。

《牛津英語詞典》為嫉妒所作的定義是:“由於懷疑、憂慮、或知道有競爭者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在愛情等方麵:懼怕在感情上被別人替代,或者對心上人的忠誠的不信任,尤其是對妻子、丈夫和戀人。”很顯然,這一定義是從競爭出發,從愛情方麵所作的一個嫉妒定義,其局限性顯然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