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在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找平衡點(1)(1 / 3)

有時心理不平衡,是害怕自己不如別人,在利益上隻顧自己而不顧他人,這樣隻會滋長處處與人爭鬥的攻擊心理,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際之間應和諧相處,隻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或許你做不到主動去幫助別人,但你可以在利益麵前學會退讓,失去的時候保持克製和忍耐,權當做了奉獻,這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表現自己存在的價值,願意與你合作共事的人多了,你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如何減少對手的敵意

心理失衡的人

傾訴者:我現在沒有一個朋友,以前當別人來幫我,我不以為然,聚會時從不買單,和人合租房子,上網費也讓別人付,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不願意付出。不願付出的我,總是省錢,省力,省事,最後的把成功也省了。現在我明白,得與失是一種因果關係,舍就是付出才能得到。舍的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我與人交往的心態是凡事都要得利的心態,可失去的卻更多。往後我一定要有付出的心態,隻有付出了,才會得到回報。付出越多回報越多。隻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嘛。

回歸的站台

不少人與人初次見麵很客氣,與人短時間相處也能做到謙讓付出,可是時間長了就相處不好了,關鍵是心理失去了平衡,不願為對方付出,甚至斤斤計較起來。成功的處世是與人越相處久越顯示自己對人的友好。

相處久了,產生一種視對方為工作和生活中的競爭對手的心理,以致處處戒備和設防,對他的笑容減少了,客氣話也少了,而挖苦與諷刺多了。常見到一些同事與朋友,見麵就互相嘲笑對方。這種相處,其實是給自己製造麻煩,因為一旦出現生活變故,你諷刺排擠的人,沒有給過他幫助的人,最容易成為幸災樂禍的人,成為在你傷口上撒鹽的人。

當我們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時候總是興奮不已,希望有人為自己鼓掌。可是當身邊人,包括你的“假想敵”,你的對手取得成功的時候,你該怎樣去麵對呢?是嫉妒還是欣賞?是大聲叫好還是不屑一顧?尤其是你平日與他相處得很緊張、很不快樂的人成功了,這時候,你為他鼓掌,會化解對方對你的不滿和成見,改變他對你的態度,他會覺得你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真誠,從此,他也會給予你的支持。人都是這樣,死結越擰越緊,活結雖複雜,卻容易打開。

對他人多鼓掌,這是需要勇氣的,需要一顆平衡的心理,但它給你帶來利益卻很大。

1991年11月3日夜,美國大選揭曉。當選總統克林頓在競選總部前他的支持者們的聚會上發表即席演說,先是言辭懇切地感謝昨天還在互相唇槍舌劍、猛烈攻擊的主要政敵現任總統布什,感謝布什從一名戰士到一位總統期間為美國做出的出色服務,並呼籲布什和另一位對手佩羅及其支持者與他團結合作,在他未來4年,在全麵振興美國的大變革中繼續忠誠地服務於祖國。

而遠在異地的布什則打電話祝賀克林頓成功地完成了一聲“強有力的競選”,他還調侃地告誡克林頓:“白宮是個累人的地方。”並保證他本人和白宮各級人士將全力以赴地與克林頓的班子合作,順利完成交接工作。

這種客氣,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付出,精神的付出。競選的成功與失敗,對於布什和克林頓這兩個對手來說,歡樂與悲哀都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現實麵前,兩個對手保持了高度的理智,為雙方的成績表現了超然的風度。

為朋友付出容易,為別人付出困難,為對手會出更困難。付出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的一句鼓勵就是給予,當別人成功的時候,你的幾聲掌聲就是禮物。一些手對同行冤家和競爭對手,多采取的是陰險的手段,打擊報複,而不知道如何化敵為友。想把對手變成朋友,就要舍得為他“付出”,對方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要保持冷靜,不能見機踹他一腳,當你成功的時候,不要在對方麵前趾高氣揚,克製自己不流露出得意。做到這些就是“付出”,勇敢的“付出”,以減輕對手的敵意。

百分百減壓

為競爭對手叫好,並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為對手叫好,非但不會損傷自尊心,相反還會收獲友誼與合作。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美德,你付出了讚美,得到的是感激。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他們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修養,為對手讚賞的過程,也是自己矯正自私與妒忌心理,從而培養大家風範的過程。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

如何維護利益關係的平衡

心理失衡的人

阿捷是阿文的好朋友,阿文創業,把阿捷拉過來,安排他重要的職位。幾年後公司發展很快,成為了有名的企業,阿文也發了財。可是阿捷的工資雖然很高,可他心理還是不平衡,他以為他為公司的貢獻很大,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一天,他向阿文提出加薪,阿文答應了,但得等年底。到了年底,阿捷的薪水上漲了不少,可是他又提出利潤分成的要求,被阿文拒絕了。阿文說:“公司是我的,你不應該有這樣的要求。”阿捷說:“我是公司的創業者,我出了不少力,如果不是我,你也不會走到今天。”阿文說:“你的貢獻都體現在薪水上了,你是公司所有員工中薪水最高的人。”阿捷還是堅持要股權,結果兩個好朋友鬧得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