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強顏歡笑,固然是一種禮貌。為了不影響別人的情緒,我們的確不必大力聲張:“我現在不快樂。”但若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不肯停止笑容的人,臉上的線條必定很僵硬。反而給人“皮笑肉不笑”的錯覺,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感。
接受自己不快樂的事實。
你有不快樂的權利。接受自己不快樂的事實,才能避免把自己的不快樂當作攻擊別人的武器。
發現自己不快樂的時候,不妨休息一下,容許自己發個呆、少做一點事,等情緒調整過來,重新出發。如果有特殊狀況,必須暫時隱藏不快樂的情緒,希望不用撐得太久。甚至,你可以告訴值得信任的人,此刻的你並不快樂,請他幫忙分擔一下可能必須應付的場麵。
一些長年都處於不快樂情緒的人,他們怨天怨地,沒一件是看得順眼。想幫他的忙時,他又說:“其實我很好!這不關你的事。”或“你怎麼做都沒用,我就是開心不起來。”
一位失戀者,已經一年多不曾好好睡過覺,心情不開朗,體力也漸漸衰弱。朋友很熱心地幫他他走出失戀的陰影,重拾快樂的人生。
一個人的不快樂,多半是自己造成的。有一句話說:“世界上能讓你不快樂的人,隻有你自己。”說得真有道理。往另一個方向思考,道理也一樣。“世界上能讓你重拾快樂的,也惟有你自己。”
你有不快樂的權利;也有讓自己重拾快樂的義務。
百分百減壓
轉移思路。當掃興、生氣、苦悶和悲哀的事情臨頭時,可暫時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思路轉移到高興的思路上去。
向人傾訴。心情不快卻悶著不說會悶出病來,有了苦悶應學會向人傾訴的方法。首先可以向朋友傾訴,心胸自然會像大開的門。即使麵對不很知心的人,學會把心中的委屈不軟不硬地傾訴給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陰轉晴之效。
親近寵物。有意飼養貓、狗、鳥、魚等小動物及有意栽植花、草、果、菜等,有時能起到排遣煩惱的作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主動與小動物親近,小動物憑與主人感情的基礎,會逗主人歡樂,與小動物交流幾句更可使不平靜的心很快平靜。
愛好執著。人無愛好,生活單調,而且與那些有著一、兩種令人羨慕的愛好的人相比,心中往往平添幾分嫉妒與焦躁。每遇到心情不快時,完全可全身心一頭紮到自己的愛好之中。
多舍少求。知足者常樂,老是抱怨自己吃虧的人,的確很難愉快起來。多奉獻少索取的人,總是心胸坦蕩,笑口常開。整天與別人計較工資、獎金、提成、隱性收入的人心理怎麼會平衡?隻有聽之任之,給多少也不在意的人心情才比較穩定。至於對別人能廣施仁慈之心,包括當素不相識的路人遭遇困難時也能慷慨解囊、毫不吝嗇的那些人也許很少出現煩心事。
如何克服社交恐怖症
心理失衡的人
自述者:我沒有什麼愛好,就是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看書。我沒有很要好的朋友,高中時有幾個同學比較好,但也是他們來找我玩,我很少去找他們玩。現在大家都工作了,更沒有機會在一起玩。工作中的同事都沒什麼交往,我擔心他們看不起我,擔心自己會在他們麵前出醜,而且我不了解他們。在與別人交往,特別是見上級領導或彙報工作的時候,還有就是在與別人談話,特別是麵對陌生人時更緊張,會心跳加快,感到臉上很熱,覺得渾身上下都不自在。
回歸的站台
沒有朋友,心中的煩惱向誰傾訴?封閉自己,孤獨寂寞中隻會越來越壓抑自己。性格孤僻的人容易在行為上走極端,因為其總是處於一種控製狀態,沒有很好的宣泄渠道。
社交恐怖症患者總是處於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麵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任務。
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