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生命之路”的“火花”——列寧格勒保衛戰(3 / 3)

形勢異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沒有屈服,西北方麵軍司令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和軍事委員日丹諾夫向300萬列寧格勒軍民發出緊急動員令:列寧格勒麵臨著危險,法西斯匪軍正向我們光榮的城市——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逼近。我們的神聖職責是: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擋住敵人前進的道路!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列寧格勒軍民不惜一切代價迅速采取果斷措施,組織冰上運輸。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麵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風,天氣寒冷刺骨,至黃昏時分,氣溫驟然下降了12℃。11月20日,湖麵冰層的厚度已達到180毫米。這時,列寧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認為: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他們決定立即用馬拉雪橇,在築路勘探隊員冒著生命危險以標杆標明走向的冰道上開始試驗性運輸,把堆放在湖東岸列德涅沃轉運站的大量糧食和其他急需物資迅速運往西岸的鮑利索瓦—格裏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

11月21日,修築在離拉多加湖南岸12公裏至13公裏的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火射程內的第一條冰上汽車運輸幹線,經過列寧格勒軍民的忘我勞動,終於勝利通車了。第二天晚上,由60輛大卡車組成的第一列車隊載著運往列寧格勒的貨物從拉多加湖東岸的卡鮑納出發,經冰上公路駛往西岸的奧西諾維茨。

就是這條晝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年冬季前後,列寧格勒處於饑餓圍困最艱難的時期,連接了拉多加湖東西兩岸的運輸線,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軍民譽為他們的“生命之路”。就這樣,傳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終於使列寧格勒軍民戰勝了饑餓的威脅,從而徹底挫敗了希特勒妄圖困死列寧格勒人民的罪惡計劃。

“火花”戰役複仇

兵臨城下的德軍,在蘇軍的頑強抗擊下,已成了強弩之末。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沒有被希特勒的封鎖、轟炸所嚇倒,也沒有因饑餓而屈服。他們在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同德國法西斯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他們在全城加強了各種防禦措施。

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是決不會坐以待斃的。自從1941年9月德軍兵臨城下之後,盡管希特勒能夠從望遠鏡裏看見城裏聖伊薩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頂和海軍軍部大廈的尖頂,但德軍卻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經過戰鬥炮火洗禮的列寧格勒軍民,警惕地盯著德軍前沿陣地,時刻準備擊退敵人的進攻。

1943年1月12日清晨,蘇軍列寧格勒方麵軍和沃爾霍夫方麵軍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在約900架飛機支援下,開始向施呂瑟爾堡—錫尼亞維諾突出部實施相向突擊。18日,2 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就一齊發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嚴冬的沉寂,向著敵人的陣地噴吐了萬丈怒火。兩路蘇軍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會合,一部兵力收複施呂瑟爾堡,並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條11公裏寬的走廊。隨後,用17個晝夜在此搶修鐵路、公路各一條,初步恢複了列寧格勒的陸上聯係,改善了己方態勢。

這就是為了突破德軍圍困,蘇軍所實施“火花”戰役的目的。

1943年1月18日夜晚,當列寧格勒人從莫斯科電台播送的最後新聞節目中突然聽到播音員以激動的聲調大聲宣告“封鎖線突破了!”“列寧格勒解圍了!”這一期待已久的勝利喜訊使人們頓時熱淚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顧外麵正在下著的鵝毛大雪,一個個都興奮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紅軍會師了!”“烏拉!列寧格勒!”“烏拉!斯大林!”的歡呼聲響徹雲霄。每一幢房子外麵都掛上了鐮刀錘子旗。第二天清晨,整個列寧格勒城到處都閃耀著迎風招展的紅旗,顯得格外奪目。

最後的勝利

繼“火花”戰役突破德軍圍困之後,蘇軍在取得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和第聶伯河會戰勝利後,至1944年初已具備在西北方向實施進攻、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封鎖的有利條件。1月,蘇軍列寧格勒方麵軍、沃爾霍夫方麵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在海空軍協同下實施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解放列寧格勒州大部、加裏寧州一部而後轉入防禦。1月14日,列寧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開始了。經過兩周的激烈作戰,蘇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在祝捷大會上莊嚴宣布:“列寧格勒城現在已經從敵人的包圍中,從敵人的野蠻炮擊中獲得了徹底解放。”列寧格勒人民終於取得了保衛戰的重大勝利。

曆時長達900天之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雖然在保衛戰中因凍餓致死和戰死的軍民近百萬人,但是這場保衛戰不僅堅定了蘇聯人民抵抗德國法西斯的鬥誌,鼓舞了他們的勝利信心,而且還消耗了法西斯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敵人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在西北戰場上,從而為蘇軍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輝煌勝利,為世界人民最終戰勝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特別是在被圍困期間列寧格勒軍民所建樹的英雄業績,更是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連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發出這樣的稱頌:“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曆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會戰中,蘇軍建立全縱深整體防禦,諸軍兵種密切協同,軍民密切配合,集中指揮與靈活行事相結合,通過空中和湖上保障不間斷的補給以及用相向突擊戰術打破封鎖等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為大規模城市保衛戰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