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戰,一方強攻,一方力守,為了相同的目標,魚死網破,血流城下。攻堅戰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上的攻堅戰僅僅指城市攻堅戰,而廣義上的攻堅戰則包括所有對既定的攻擊目標發起攻擊的戰爭,這些目標包括城市、要塞、險灘等等;另外,這裏麵也應該包括對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戰役。本書就是站在廣義的角度上來對攻堅戰進行定位,通過對攻堅戰的經典戰例的講述和評析,向讀者展示攻堅戰宏大壯觀的戰爭場麵和在戰爭中體現出來的戰爭智慧。

攻堅戰的勝負,主要由力量對比、地理環境、戰略戰術等幾個要素來決定,曆史上的無數次攻堅戰役告訴我們,上麵所說的要素往往決定了攻堅戰的結果。楚漢爭霸中的垓下之戰是雙方力量對比對戰爭的結果產生最明顯影響的一場戰役,當時項羽手中隻有十萬衰兵殘將,而劉邦手下則是三十萬從各方調來的虎狼之師,縱然項羽號稱“萬人敵”,終因雙方太大的實力差距而抱恨烏江亭;地理環境對攻堅戰的成敗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戰初期蘇德兩國的莫斯科城下一役,憑借著頑強的抵抗和寒冬的垂青,蘇聯人民最終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德國侵略者;而淝水之戰則是戰略戰術製勝的典型戰例,麵對苻堅的百萬雄師,東晉略施小計,頃刻間就使前秦大軍不戰自潰。

攻堅戰,是戰爭指揮藝術得到極大發揮的一種戰爭模式,在這種戰爭模式中,戰爭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北京保衛戰中,瓦剌軍隊猛攻居庸關,麵對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居庸關守將羅通聽取屬下的正確建議,利用天氣的嚴寒,在城牆上潑灑涼水,使城牆成為一道冰牆,成功地阻止了瓦剌兵的攻城行動;在諾曼底登陸一戰中,對加來和諾曼底兩個登陸地點的選擇,盟軍可謂費盡了心機,利用重重假象迷惑德軍,直到登陸成功之後,希特勒都一直認為盟軍會在加來登陸。

攻堅戰,也可以說是消耗戰,雙方的有生力量是進行這種戰爭的基礎,凡爾登戰役的關鍵意義不光是法國守住了凡爾登這塊國土,在這場戰役中對德國有生力量的極大消耗,加速了德國在一戰中的敗退;台兒莊戰役,麵對相對落後的裝備,中國軍隊憑借著強大的有生力量,實現了對裝備優良的日軍的圍殲,這些都體現了攻堅戰對有生力量極大消耗這一特點,也體現出了攻堅戰的慘烈性。

可以說,攻堅戰是一場集殘酷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典型戰爭模式,這一模式是戰爭特點的集中體現,通過這本書,你可以直觀地領略戰爭的殘酷與魅力。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者查閱了許多關於攻堅戰的文獻資料,廣泛閱讀了關於這方麵的研究成果,從中獲取了很多的啟發,這對本書的完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在此,要對相關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