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淪陷之城
特寫
作者:倪敏
過度依賴汽車產業造成了底特律的慘劇。
財政稅收大幅下降,政府無法提供應有的公共服務,
包括打擊犯罪。犯罪率上升,人們逃離底特律,
財政稅收就更少,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貪汙腐敗及管理不力也加速了底特律走向破產。
—約翰遜(華爾街資深經濟分析師)
市長戴夫·賓轉過市中心的街角,摩天大樓在他背後漸漸變得矮小,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荒涼:廢棄的店鋪、粉碎的玻璃,風一吹四處揚起的塵土和垃圾。
1966年,作為美職籃的新秀王加盟底特律活塞隊,戴夫·賓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巔峰時代。十年之後,他奪得了那一年聯盟“最有價值球員”。但也是從那時起,他輝煌的職業生涯宣告結束,一起走低的還有底特律。
現在,衰敗在戴夫的眼中已經激不起任何波瀾,從2009年當選底特律市長那時起,他眼見著這座昔日的大都市一點點崩塌下來。
四年任期未滿,這座曾經以他為榮的城市,可能就要斷送在他的手中了。7月18日他無奈地宣布:底特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如果聯邦破產法院批準,這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案例。但無論批準與否,底特律高額的負債、破敗的城市、猖獗的犯罪,早已讓這座以“汽車之城”的名號聞名海外的大都市,淪落為名符其實的“罪惡之城”。
奇跡之城
汽車工業與建築、電氣一起,成為當時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汽車之城”底特律,是美國的掌上明珠。
在很多人眼中,底特律一直是昌盛的“汽車之城”。從1896年,亨利·福特在麥克大道租下的廠房裏,製造出他的第一輛汽車開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們在底特律創造了一個奇跡。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先後在底特律起家,將美國乃至全球的汽車工業牢牢地抓在這座城市的手中。
底特律的興盛,與汽車工業的誕生和發展緊密相關。1914年,老福特首創汽車製作的流水線作業技術,這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技術革命,帶來了整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汽車工業與建築、電氣一起,成為當時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作為“汽車之城”的底特律,是美國的掌上明珠。
20世紀50年代,是底特律的鼎盛時期。美國第五大城市,擁有近200萬人口和三大汽車產業巨頭,巨大的光環照亮了整個城市的夜空。在通用公司工作了三十年的威廉·懷特說:“我從新澤西剛到那裏的時候,一切都是新鮮的,城市裏到處都活力四射,每個人的身上好像都充滿了幹勁兒。我們就看著底特律一點一點成長起來,感覺自己在創造奇跡。”
底特律汽車產業的繁榮,也如同“柯立芝繁榮”一樣危機四伏。2008年,金融危機給了汽車行業致命的一擊,三大汽車公司共裁員14萬人,懷特便是其中之一。眼見著底特律搖搖欲墜,懷特夫婦決定回到新澤西安度晚年:“我到現在都無法接受底特律申請破產的事實,感覺這就是一個噩夢,等我的夢醒了,底特律還是那個底特律,我還可以走在高樓林立的街道上,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可惜,也許懷特的想法才真是一個夢。
盡管懷特夫婦離開了底特律,但他們的兩個兒子還生活在那座城市裏。“我的小女兒在幾年前就搬去了紐約,兒子們卻因為工作的問題一直沒有離開。但是他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底特律的淪陷已經不僅僅是沒有錢的問題,治安和環境都是很大的隱患,小孫子的教育更是我們擔心的事情。”
粉飾太平
赤字、空屋、人口驟減,犯罪率居高不下這樣的底特律,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人都想逃離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