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人如何治理腐敗?(1)(1 / 1)

依據亨廷頓的說法,一個社會的腐敗程度,可能與迅速的社會經濟現代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在同一社會中,腐敗現象在進化時期比在其他時期更為常見。要言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國家更易出現腐敗高發現象。

透明國際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顯示,美國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9位。事實上,美國多年來穩居全球腐敗水平最低國家的前10%之列。

但曆史不容回避,進步時代前夜的美國也曾有過一段極其不光彩的腐敗史,特別是格蘭特總統當政的八年(1868年至1876年),被公認為美國“史上最腐敗的八年”。

從腐敗肆虐到躋身最清廉國家之列,美國人做出了怎樣的努力?這一成功轉型對今天的中國又有著怎樣的借鑒意義呢?

無處不在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美國,腐敗可謂無處不在。政黨、政府、國會乃至軍隊,無一置身事外。在那個黨權時代,政黨勢力、政府權力和大企業利益三位一體地勾結在一起。國會也不幹淨,在1881年披露的星號郵路案中,包括聯邦參議員在內的官員,借抬高郵價、增加無價值的服務等手段詐取聯邦郵政部至少400萬美元巨款。軍隊也未能幸免:海軍部利用簽訂軍艦製造合同的機會得到幾十萬美元贓款,陸軍部則大量出售西部地區皮貨貿易特權。

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抑或市政府,都存在“腐敗交易”。當格蘭特出任總統時,人們期待這位在南北戰爭中屢建奇功的英雄也能在政壇再創奇跡,但總統近乎災難性地大搞裙帶關係,令人們失望不已。所謂“一人當政,雞犬升天”,在格蘭特的內閣中,竟然有多人是總統的親友或總統夫人的親戚。他選拔的三任財政部長,一任不合法,一任是貪汙犯,一任是行賄受賄能手。這位戰功卓著的英雄,墮落為美國曆史上最受詬病的總統之一。

在1905年一份由法國人繪製的美國政治地圖中,45個州中的25個州完全腐敗,13個州部分腐敗,隻有6個州政治清明,沒有腐敗。在密蘇裏州和新澤西州,州立法機構和政府的關鍵職位都被鐵路壟斷集團控製。西部各州政府更甚,整個加州幾乎成了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囊中物。路易斯安那州州長亨利·沃摩思的年薪為8000美元,而其在任四年內竟撈取了50萬美元。佛羅裏達州的稅務官員私分的稅款高達50萬美元。

市政府更是腐敗重災區。市民為搭建涼棚而想占用一部分人行道,就得向有權頒發許可證的官員行賄;有的官員將提供給救濟院的食品拿回自己的餐桌上享用;有的官員則將市裏的公共資產拿去放債,並將利息裝入自己腰包。扒糞者斯蒂芬斯在其名篇《聖路易斯的特威德時代》中,講述了1898年至1900年間,聖路易斯市如何在市長齊根海因的管理下,將“賄賂發展成為市政府唯一實在的業務”。不獨聖路易斯市如是,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因腐敗蔓延而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