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校意識到發展能源經濟的戰略意義,幹2005年7月成立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2006年學樣招聘原亞洲開發銀行主任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為該中心主任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2007年,林教授人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目前,該研究中心成為我國培養能源經濟學人才的重要基地,受到國家能源局的高度關注。2006年以來,林伯強教授培養能源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45人,出版了7本專著、教材,其中《現代能源經濟學》和《高級能源經濟學》填補了國內能源經濟學教材的空白。2009年,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階段性成果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通報表揚。近年來。林伯強還在國際能源經濟領域一流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論文。
通過留學回國人員聯係人才
有出國留學經曆的教師,經常會與國外高校的導師、同事、教師進行一定的聯係,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留學人員,學校教師經常以各種方式與他們相互探討學術問題,建立起一定的感情。有了這個前提,根據學科課程和學術交流的需要,學校的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邀請他們來校開展學術講座,他們通過對學校的不斷深入了解,加上校領導和院領導的誠懇邀請以及教師的“慫恿”和感情“拉攏”,促使一部分已在國外工作的優秀留學人員加盟學校。
“人才高地”現狀和規劃
目前,學校“人才高地”初具規模,各類高層次人才數量不斷增長,高層次人才素質不斷提高。高層次人才科研攻關能力不斷加強,敢於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團隊不斷湧現。目前,學校擁有兩院院士21人(其中雙聘院士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5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人、講座教授13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66人、講座教授28人,校級特聘教授39人、講座教授23人;有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福建省科技創新團隊和22個校級創新團隊,94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學校“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實施“廈門大學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培養和彙聚一批帥才、將才,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培養和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團隊和優秀群體。
學校“985工程”三期建設規劃預研究方案中指出,“985工程”三期建設期間,重點引進15位左右尖端人才,30位左右骨幹人才和45位左右青年人才。力求這些高端人才在相關平台、基地和學科領域中構建並形成若幹支具有在國際學科前沿領域開展研究的能力、形成強有力核心凝聚力、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
學校“211工程”三期建設規劃中明文要求,“211工程”三期建設期間,重點培養和引進5位左右具有戰略眼光、能夠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善於組織大規模科技創新活動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具有崇高道德風尚和人格魅力的戰略科學家和學術大師;45位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研究成果在國內外處於領先水平,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性思維,能帶領本學科跟蹤國際科學前沿並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山求這些高端人才在生物醫學與重要疾病防治,海洋資源與環境、化學基礎與新能源化學等15個學科和領域中構建並形成若幹支創新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