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申博成功後的7年多時間內,國際展覽局成員國的數量從89個增加至156個,新成員中絕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周漢民說,“中國元素為世博會、為國際展覽局的發展注入了動力。”
平等和創新是世博會永恒的主題,即使在互聯網“膨脹”的今天,上海世博會依然會是一次發展中國家充分參與的盛會,也是試圖回答工業化、城市化問題的盛會。周漢民認為,世界正在進入“城市時代”的轉折,中國的城市化仿佛是世界城市化的一個縮影,在這屆世博會上,將會產生不同以往的思想火花。
事實上,上海世博會於2010年舉辦恰逢多個“轉折”。“綠色革命”、城市化浪潮背後,中國是世博會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改革者”。全球經濟複蘇之路尚且曲折,但或許世博會就是一個轉折點,它將為未來提供一種指向。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充滿活力的市場,將會為各國衝出金融危機的陰霾帶來信心。
海外留學生眼中的世博會
世博會的召開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遠在海外的留學生也時刻關心著世博會。
留學英國的李婷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其實對世博會並不是特別了解,不過還是有些概念在心裏,覺得世博會就是一個類似於集市,但不銷售,隻是個展出宣傳各種新產品的展覽會。世博會應該加強在海外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在海外的華人和留學生中。雖是海外遊子,但時時牽掛著祖國。
李婷婷認為,這次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是個大國,不同的城市都有著不同的色彩和風韻,不是每個城市都是與生俱來就有繁榮的經濟和科技的創新,隨著改革開放,想必人們都有看著某些城市迅速發展的機會,像上海、深圳、南京等等,中國可以推廣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使人們更加關注城市的發展。展示的同時,應該結合中國特色,給人們一次與以往風格都不同的世博會。
此外,李婷婷更加希望世博會能起到促進人類社會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的作用。這也是這次世博會的主要目標之一。城市是人類創造的,人們居住在城市裏,人們和城市共在一個地球上,這三者緊緊地相扣著。如何做到城市發展的同時又不破壞地球的生物圈,想必也是人們努力的目標。
李婷婷希望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能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繼北京奧運會後又一次中國向世界證明和展示的時刻。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她覺得可以加一個“Better China”,願祖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2月21日,意大利博洛尼亞市中心大廣場上人聲鼎沸,當地市民、中國留學生和外國遊客把廣場上的意大利版圖“染”成_片火紅,以此表達對上海世博會的祝福。去年剛到博洛尼亞大學就讀的柯璐婧說:“今天的活動挺中國、挺有感覺的,畢竟春節沒回去過年,很想家,看到這一片紅色就感受到了家鄉的氣息。”
遠在異鄉,柯璐婧手邊並沒有“值得拿出來的紅色物品”,所以當天她和朋友一起拿了條組織方準備的紅色絲巾,將絲巾認真貼在了意大利版圖的一角,“祝上海世博會圓滿成功!”柯璐婧說。
4月24日,葡萄牙二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辦了“歡聚上海——迎接上海世博會召開文藝晚會”。晚會上,留葡人員、華僑華人文藝愛好者、葡國藝術家和高校師生,以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慶祝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宣傳和介紹上海世博會、表達中華兒女和國際友人迎接世博會的喜悅心情。
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包括廣大海外學子的共同心願。作為繼北京奧運會後我國舉辦的又一次世界性盛會,它將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新中國60年的發展進步、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以及中華兒女為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的恢宏氣概。
(摘編 沈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