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有人向林先生介紹一家大報的記者A君。他看上去引人注目,身著條紋西裝,紐扣上還別著一枝紅玫瑰,林先生肯定在該報頭版新聞欄裏看到過他的名字。於是,林先生信口說他是多麼傾慕他寫的新聞報導。“是嗎?”他說。“你是第一個對我這麼說的人,因為我是專門寫報告的。”這當然是一件失禮的事情。
你的話是否恰當,這要看當時的對象和氣氛。
比如談論時事、賽馬、宗教,可能在某些團體中很受歡迎,而在另一些團體中可能就不受歡迎。大選前夕,人們可能普遍情緒激昂;在“代溝”流行的那些日子裏,談論某些年輕人的行為,就可能會引起激烈的反應。
簡·柯特說:“靈活優雅就是懂得恰如其分。”
除非是和那些喜歡爭論的朋友在一起,否則最好還是避開會導致雙方發火或爭吵的話題。
不要侵犯他人的隱私,調查局也許能這麼做,而你卻不行。要避開那些有關私生活的事,以及個人的帶有刺激性的問題。
人們真感到奇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動不動就問別人每個月的收入多少?或者是問小姐、女士的年齡多大了?有一個老太太對上麵後一個問題有一種絕妙的問答。“你能保密嗎?”老太太反問對方。“當然!”對方回答。“那好,我也能保守秘密。”老太太回答。
如果你剛剛減輕了體重,或者剛戒掉煙癮,那麼對一個胖子或一個老煙槍談起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也許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但如果對方已經表現了明顯的窘迫和不快,你也就不必堅持把全部細節說完。
還有一點必須記住,不要使用傷害別人感情的字眼,盡管你可能並無惡意。
比如,不幹淨的語言應盡量避免。
人終歸是人,人具有思想和語言。絕大多數語言錯誤隻是由於缺乏思考或者是無知造成的。對於他人的體諒仍將是人們公認的美德,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為這一點正是衡量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準繩。
不要隨便道人之短
世間沒有完人,凡人皆有他的短處,也必有他的長處。在與人談話中,你要盡量避免談論別人的短處;否則,不僅使別人的聲望受損害,而且也足以表明你為人的卑鄙。
第一,不可在談話中借機刺探別人的隱私;
第二,不可僅知道別人的一點點短處,就見人便宣揚。
宇宙之大,談話的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何必一定要把別人的短處當做話題,你所知道的關於別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許,另外還有許多隱衷非你所詳悉。若貿然拿你所聽到的片麵之言宣揚出去,不亞於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當事後完全了解真相時,你還能更正嗎?
“王某借了李某的錢不肯還,這真是豈有此理!”昨天你對一個朋友說,這是從李某那裏聽來的,他當然把自己說得頭頭是道。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你明白了人類的這一弱點,你就不會詆毀王某。因為,你若有機會見到王某,他也會告訴你,他雖借了李某一筆錢,但有一張房契押在李某手裏。因房租跌價,到期款未清還,隻好延長押期。而李某則急於拿回現款,王某一則無法立即清付,再則借據上寫著若房租因環境關係而減租時,可以延長押期,至李某將該款全數收回為止,所以,不能說他是賴債。由此看來,雙方皆有道理。人與人的種種關係大半如此複雜,你若不知內情,就不宜胡說八道。
有一個詞語很貼切,那就是——流言,言辭是可以像水一樣流動的,它從這張嘴巴流進那隻耳朵,再從那張嘴巴流到另一個人的耳中。論人是非的話遲早會傳入被論者的耳朵,而你將得到“長舌婦”或者“長舌男”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