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運動1小時,可以延長2小時的健康壽命,每天隻要累積5千步以上的快走,就能幫你減重縮腰造健康。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預防疾病與維持健康的體能活動量與強度,並不需要很激烈,隻要利用零散時間活動,累積適當的體能活動量即可。
我們根據自己的年齡來進行不同的運動以及運動強度,就能達到健身的目的。過度運動反而有損健康。
下麵的運動處方可供你參考:
最大心率
用200減去你的年齡,就是你運動時所允許的最大心率值。如果你今年35歲,最大的運動心率就是200~35 165次分鍾,一般在運動時要求心率控製在心率的60%~80%。
有氧運動
遊泳、騎自行車、跑步、跳舞、爬山、爬樓梯、跳繩及打籃球、足球、網球、乒乓球等,這些活動對心、肺功能和心血管係統以及神經係統都有很強的鍛煉效果。
力量訓練
可以在家裏做俯臥撐,也可以到健身房進行器械練習,對身體的肌肉和骨骼有很好的作用。最好在健身教練的指導下健身。
伸展運動
是指練習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比如瑜伽功、體操,等等。一般比較適合女性。
能量掌握
一次持續半小時的中強度的有氧運動,消耗能量約150~300卡,同等強度的舉重訓練耗能隻有100卡。每個人每周的體育鍛煉要消耗能量800~1 500卡才起到鍛煉的作用。
步行
步行是最方便的運動方式,建議根據自己體能的狀態,以每分鍾100~120步左右的速度來步行。
幸福頓悟:
運動是生命的源泉。動起來,幸福將接踵而至。
生命拒絕超支
2005年4月10日上午,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因勞累過度,上消化道出血,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9歲;2005年7月2日,電影演員古月因突發心肌梗塞而猝死;2005年8月18日淩晨,小品演員高秀敏因心髒病突發猝死……
近幾年,不少名人紛紛英年早逝,究其原因是一心撲工作、疲勞奔波誘發了疾病。媒體稱之為“過勞死”。2006年5月28日,華為員工胡新宇因疲勞猝死在工作崗位的事件,再一次發出了警示信號。醫學專家提醒,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個人身上的精神壓力都不小,人們要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過勞死”是一種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現象。這個生命正在我們無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們無法擺脫的壓力負擔中受著侵蝕,我們不堪重負的心髒正走入“生”的終結,過勞死就這樣給生命無情地畫上了句號。
專家認為,“過勞死”的報警信號,具體表現有:
“將軍肚”早現。30歲~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歲~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開始衰退。
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記憶力減退。
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感到不解乏。
出現不適應症狀。如經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有關專家建議,做到以下幾點,可有效遠離生命的隱患:
科學地使用大腦,設法提高用腦效率,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進行積極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勞,千萬不要濫用鎮靜劑、安眠藥等,應找出引起感情憂鬱的原因,並求得解脫,使心理恢複平衡。病理性疲勞,應及時找醫生檢查和治療。
注意飲食營養的搭配。含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B族維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魚肉類食物,可防止疲勞過早出現,多食水果、蔬菜和適量飲水亦有助於消除疲勞。
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喘氣”和休息時間,最好方法是躺下來放鬆肢體,或安枕大睡,往往一覺醒來倦意全消。另外,聽音樂、練書法、繪畫、散步等也有解除生理疲勞之功效。
常進行科學健身。一是有氧運動,如跑步、打球、打拳、騎車、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鬆後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會兒再慢慢呼出;三是做壯健操,使人體組織器官充滿活力,推遲衰老進程;四是點穴按摩,通過自我點穴療法和按摩,對體表適當刺激,激發機體抗病潛能。
幸福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