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通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1 / 2)

交通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

實踐·實訓

作者:張新潔

摘要針對交通規劃在實際工程中對操作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特點,提出突破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注重操作能力培養、改革考評方式、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等一係列實踐教學改革措施,以期建立完善的交通規劃實踐教學體係。

關鍵詞交通規劃;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43-02

1 引言

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兩個環節,而實踐教學不僅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一種延伸和繼續,更是將理論與工程實際聯係起來的橋梁。因此,實踐教學環節對於大學生操作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1]。

交通規劃工程中既有定量計算,也有對不確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在交通規劃的實際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現場外業調查取得基礎數據,並且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計算與分析,對於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本專業的學生需要的不僅是十幾個學時的實踐教學環節,更是一套科學的、係統的,能夠真正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實踐教學體係。

2 交通規劃實踐教學的目的與要求

交通規劃課程課堂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係統地學習和掌握交通規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但交通規劃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交通規劃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規劃相結合,能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實際項目的規劃。

交通規劃課程的實踐應立足於交通規劃的工程應用這一特點,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從應用角度出發,精心安排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2]。

因此,學生通過交通規劃實踐教學環節,應鞏固和加深對交通規劃理論的理解,掌握基礎交通數據的采集、處理與分析的方法,熟悉仿真軟件的使用和城市交通規劃分析的具體內容及步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實際交通規劃工程,並能發現和解決規劃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3 交通規劃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多種實踐手段結合內容和要求各異的各種實踐手段相結合,能夠由淺及深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交通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手段包括交通調查實習、軟件實習、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3]。

交通調查實習是實踐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交通規劃中所需基礎數據的采集能力,以及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主要進行的是交通流特征的調查、交通基礎設施的調查和出行調查等。

軟件實習是實踐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交通規劃軟件的使用。交通規劃常常需要處理海量的數據,因此離不開計算機軟件的應用[4]。通過軟件實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並且通過實際操作,交通規劃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獲得提高。

實踐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課程設計,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麵對的是一個簡化的交通規劃項目。學生根據給定條件,結合在第一個環節即交通調查實習中采集的數據,利用所掌握的交通規劃理論知識和在軟件實習環節學習到的交通規劃軟件,完成一次簡單的交通規劃研究。該環節旨在加深學生對交通規劃過程、交通規劃模型的掌握,同時由於設計過程中會應用到交通調查實習中的數據和利用到規劃軟件,也能使得學生對信息采集和軟件使用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畢業設計可以看作是學生畢業前的一次綜合彙報,是課堂教學、交通調查實習、軟件實習和課程設計幾個教學環節的深入和外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很強,因此畢業設計環節可以以校外實習基地或校內科研項目等條件為依托,讓學生接觸到更為複雜的實際規劃項目,使學生能夠全麵了解交通規劃的過程。

可以看出,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不是獨立進行,而是具有緊密聯係的,這使得實踐教學能夠循序漸進。交通調查實習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軟件的應用和課程設計重在模型建立等理論知識的掌握,畢業設計因材施教,緊密聯係工程。

注重操作能力的培養交通規劃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建立起交通規劃的理論知識體係,而實踐教學的核心問題則是學生能否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以及學生是否具備了對實際交通規劃問題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還要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信息的獲取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軟件的操作能力、模擬和建模能力以及文字說明、圖紙表達、口頭表達等成果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