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北民族院校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模式精細化管理(1 / 3)

西北民族院校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模式精細化管理

實驗教學

作者:曹忻 哈斯其美格 李海玲 楊具田

摘要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是就西北民族大學實際情況運用的一種實驗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灌輸輕啟發、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的弊端,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完善。通過精細化的管理能在實驗課教學中發揮其優勢作用,全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基礎實驗課;民族高校;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39-02

西北民族大學直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現有56個民族全日製在校生22 00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占近70%,學生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甚至從未接觸過實驗。而實驗教學又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關係著高校人才教育的質量[1-2]。

學校本著“以人為本,助人成功”的辦學理念,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在教學效果探索中大力開展實驗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是就學校實際情況運用的一種實驗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灌輸輕啟發、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的弊端,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完善。

1 何為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於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更新較慢,很多教學過程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逐步養成學生依賴教師的習慣,致使自主學習能力處於較低水平[3-4]。本科生輔助教學是一種引領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投入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拓展的教學模式,而將這種模式運用到實驗課教學中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任課教師講解實驗理論知識並演示實驗操作步驟,然後強調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最後由參與輔助教學的高年級學生負責學生的實驗操作幫扶(每人最多幫扶3組),及時發現上課學生操作錯誤並予以糾正,而任課教師則需負責檢查所有上課學生實驗操作過程正確與否。

實驗課的學習有其自身特點,上課期間流動性大、注重理論知識在實驗過程中的驗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思考能力,以滿足多樣化人才培養需求。因此,在正確的引導和精細化的管理下,學生輔助教學模式能在實驗課教學中發揮其優勢作用。簡言之,為了保證學生實驗操作正確,實施雙保險的授課方式。

2 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模式運用於西北民族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意義

西北民族大學大部分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學生,一定數量的學生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欠佳。而緊密圍繞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發展的需求,培養出適宜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如何讓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對專業知識感興趣,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樹立自信心、自豪感,推進學風建設呢?本科生基礎實驗課輔助教學模式的運用則是一個良好的途徑,即在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發現問題,積極幫助有需求的學生改正錯誤,樹立客觀的科學實驗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實踐技能,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