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實驗中應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實驗教學
作者:吳宿慧 常青 劉亞敏
摘要為了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結合授課方式、實驗內容、方法及評價體係的調整等環節,從根本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藥理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關鍵詞藥理學;實驗教學;實驗器材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35-02
目前,在藥理學實驗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院校的課堂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為輔。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讓實驗課的講解更生動,忽視了實驗課本身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論聯係實際,並培養、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動手能力。實際上,實驗結果的好壞與否關鍵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果隻有教師演講式教學的傳統模式,就會導致教學目標達不到,甚至有實驗失敗的現象,實驗報告的書寫也會漏洞百出,從而會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對實驗操作喪失信心。為了改善這種現象,筆者從實驗教學中提煉出以下幾點意見。
1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當家作主”
馬克思哲學理論中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1]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因,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生。古語亦有雲:“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實驗課的開展不僅僅是理論課的重複,更多的時候是理論聯係實際的驗證,目的比較明確,通過理論課的學習之後,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為了調動學生實驗的興趣,在講授過程中,內容盡量簡短扼要,強調重點,解決關鍵步驟,提醒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以演示為主,讓他們自己動手,以自己為主體,在實踐中完成實驗課,並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也為他們將來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 以科學問題為餌,誘導出學生的主動性
目前,大多數本科生的畢業去向以考研為主,誠然,繼續深造難能可貴。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注意到這一點,在點滴中訓練學生的科研素質。在本科階段的實驗過程中,是訓練學生科研興趣與科研素質的黃金階段。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在上課之前,要通過刻苦的學習,更新觀念,完善知識,掌握方法,改進教學行為,並要聯係實驗課的實際需要,提高實驗教學方法與實驗器械掌握程度,使實驗教學內容得到優化。除此以外,在實驗過程中,也要設計一些知識點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觀察指標的變化,讓學生自己在實驗中體會對照組的含義,指標測定的實際含義,這樣理論聯係實際,慢慢地就會有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導下,學生的主動性會有很大提高,學習後,學生也會掌握藥理學的學習方法,明白學什麼、怎樣學以及學到後能幹什麼。最終,希望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生活。
3 加強實驗報告等評價體係的批改,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成的樂趣
實驗課結束後,為了了解學生做實驗的整體情況,往往會讓學生把實驗過程記錄下來,以實驗報告的形式上交,因此,實驗報告就成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通過實驗報告,除了可以看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外,還能看出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由於實驗報告的重要性,很多院校已經把實驗報告批改的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中。在學生心目中,實驗報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了。顯然,采用傳統的評價體係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更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了。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實驗過程的樂趣,教師在每次實驗課後,可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從實驗的認識,到實驗內容的優劣、實驗方法有無改進、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實驗結果與理論的符合程度及原因等,討論後每組派出代表總結發言,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當然,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實時指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了解學生討論的動態,以便幫助學生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