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時代增強高校兩課教學實效性的探討(2 / 3)

然而,也要看到網絡信息的繁雜性帶來的問題。網絡所傳播的包羅萬象的信息中,涵概了許多積極有益的信息,但同時也包含了一些垃圾信息。江澤民同誌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的,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目前,由於缺乏有效的網絡監控係統,導致各種冗餘過時的、虛假的、非法的、有毒的垃圾信息大肆泛濫,信息汙染問題愈演愈烈。有些不法分子在網上製造虛假信息騙錢,更有甚者,散布虛假信息妄圖迷惑廣大人民,破壞國家的穩定和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如果沒有較高的是非鑒別能力和道德約束力,就極易受網上各種有害信息引導,其思想道德水平就會產生滑坡。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有必要通過高校“兩課”教學的陣地對其加以預防和引導。

網絡的交互虛擬性凸顯增強“兩課”教學實效性的迫切性網絡是一種交互性很強的工具,它用數據庫、超文件或超媒體的形式存儲和傳輸信息,並能及時接受質疑、問答等信息反饋,很容易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而且人們還可以掩蓋其自身的真實身份、性格、年齡、職業甚至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匿名的身份出現在網上。網上所提供的這種交流,過濾了金錢與容貌、身份與家境等外在條件,恰恰迎合了某些大學生的心理,彌補了一些大學生所認為的現實生活的不足,尋覓到了一些安慰。

但是,網絡的交互虛擬性也給高校德育建設帶來了新挑戰。由於從網上較易獲得情感等的滿足,並能實現生活中所不能實現的夢想,因此有些大學生樂此不疲,迷戀於網絡所展現的虛擬世界。他們經常上網亢奮,下網後卻精神不振,患上了“網絡上癮症”,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在他們眼中,客觀世界已被網絡構築的虛擬世界所覆蓋。這樣,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距,就容易使他們的思想陷入一種困惑、迷茫的狀態,造成大學生對社會認識的扭曲和心理封閉,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正確引導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的交互虛擬性正確使用網絡,已成為高校兩課教學麵臨的新任務。

2 網絡時代增強高校“兩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性思考

信息網絡化無疑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已對文盲重新作了定義。現代文盲是指不能識別現代信息符號、圖表的人,不能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與管理的人。而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級人才,必須學會運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和交流。但是,如前所述,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它有美麗的笑靨,也有猙獰的麵目,在新的時代給高校德育帶來新挑戰。麵對新挑戰,“兩課”教學必須積極尋找應變策略。

加強“兩課”教學主渠道中的網絡技術運用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兩課”教學的主渠道,隻有增強“兩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才能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兩課”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江澤民曾明確指出:“信息技術特別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的空間和渠道;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麵、增強影響力。”[1]要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在“兩課”教學主渠道中的運用,以增強“兩課”教學實效性。要為“兩課”課堂教學配置相應的多媒體教室和多功能網絡教室現代化教學硬件設施。在“兩課”教學過程中要善於運用網絡技術方法,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兩課”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從網絡上獲取的圖片、文字、影音等“兩課”資料信息,利用網絡集成軟件在課堂上使用,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具體化,這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激活大學生的思維,促進大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