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問題的思考
信息化教學
作者:楊顯東
摘要分析信息技術對課程的影響,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梳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曆程,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與方法,說明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高職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22-03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全麵的、深刻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
1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和教學的影響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對教育思想、觀念、目標、課程內容、教育教學過程等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課程的內涵。傳統意義上的一門課程,往往是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與教材的合體,課程教學的實施就是按計劃講授教材上的內容,達到課程的要求就是了。而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程,除了有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教材外,還包括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學習資源、教學工具等,如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學課件、網絡課程、豐富的網絡資源等。在網絡技術的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之下,課程不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製,課程內容可以時時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與學習者的需要。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信息技術解決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記錄、存儲、顯示和加工等問題。多媒體技術將課程的文本、圖片、音頻與視頻等進行合理的整合,課程可以多媒化的特征予以充分的呈現,使得學生能夠全麵地理解知識信息,建立起對事物的豐富聯係,增強學習者感知、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對於教學內容來說,這種新穎的、形象的、直觀的學習材料既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信息技術使個性化的課程教學成為可能,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得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與權利,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內容選擇,更好地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要求。同時,課程內容豐富的呈現形式,使學習者可以針對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方法,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優化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效果,既有利於學習者的知識增長,又有利於創造性和主動性的培養。
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創造出交互性極強的多媒體學習環境。傳統教學以教師的“教”來構造教學環境與條件,不管用了多麼先進的教學設備與儀器,也隻是營造了一個“知識展示”的環境。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營造能夠為學生創設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探索的良好教學環境成為現實。學生可以在網絡及多媒體環境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得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成為可能,使得從以“教”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為主的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再學習能力的體驗式學習。
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
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從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到計算機輔助學習(CAL)後,信息技術將應用於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發展階段。而什麼是信息技術與學習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習課程的整合與傳統的CAI和CAL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何克抗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把信息技術緊密而有效地融合於課程教學過程,營造出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這種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並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意義上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產生本質改變,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再學習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由此認為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成為教與學的輔助工具,更可以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新型教學環境的利器。在這種環境中,可以很好地創設學習情鏡、啟迪思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是更適合合作學習的一種教與學的方式,變更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較高的思維與再學習的能力。
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並不排斥CAI,在整合過程中,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交流工具的CAI課件的使用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的環節之一。而傳統的以“教”為主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把CAI課件作為教師授課時突破重難點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CAI課件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主體內容,而不是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