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物理學的講授內容多以理論為主,期間包含有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推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感到物理學枯燥乏味,對這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隻是為了考試而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每個醫學院校物理教師都要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保證物理學重點知識得到透徹講解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通過認真挑選的、生動形象的實例,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筆者曾為學生播放“川大教授劈磚”的網絡視頻:四川大學的教授魏驍勇,為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衝量定理”和“杠杆原理”的實際運用、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新學期第一堂課上,空手將一磚塊劈斷。魏教授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受到學生的歡迎。在講“伯努利方程”時,讓學生思考人體血壓測量位置選取的原因[1]34,將物理學知識與醫學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活學活用,使學生對於伯努利方程的理解認識更加深入。課堂上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使學生對於物理學產生興趣,充分激發內在的求知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3-4]

醫學物理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通常在大學一年級開課。而作為大學新生,很大一部分學生還延續中學時的學習習慣,即對於新知識的獲得,全靠課堂上教師的講授以及課後布置的作業,自己根本不去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完全不適合大學階段的學習,尤其不適合醫學物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醫學物理學的教材推薦學時為72~108學時,而這門課隻有36學時,致使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麵麵俱到地講授所有的知識點,隻能對於教材內容有選擇性地講授,使得醫學物理學這門課程的體係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導致教學內容偏窄,教學深度不夠,不利於學生學好這門課,也不利於學生學習以此為基礎的各種專業課程,更不利於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而為了培養學生較強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一些自學內容和思考題。這裏要考慮學生的普遍知識程度,選取難度適中的問題。若是選取的內容過難,使學生耗費大量精力也未必能完成,則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起到反麵效果。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多種資源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有用的信息,並利用得到的資料信息獨立解決問題,繼而得出結論。同時,對於學生取得的成績,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如在講“原子核和放射性”時,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於“放射性的防護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的文章;在講“X射線”時,讓學生做一個有關“X射線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的調查。這樣做,不僅使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靈活,彌補了課時不足、教學內容不豐富等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開拓了視野,擴展了知識麵,為學生今後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去打下良好的基礎。

5 結束語

醫學物理學作為現代物理學與醫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學科,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看到物理學的重要性,進而對物理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學好物理知識,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發揮物理學在醫學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新瑉.醫學物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喀蔚波.醫學物理學: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J].物理,2002(6):400-405.

[3]劉成雲,熊祖釗,徐麥榮.醫學物理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2007(6):458-460.

[4]李曉寒,寧旭,馬顯光.提高醫學物理學教學質量的探索[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誌,2008(1):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