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職業院校工程數學的教學改革
課程整合
作者:李建鳳
摘要工程數學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對工程數學學習不重視的現狀,從教學選擇、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方麵闡述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工程數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14-02
高等職業教育是麵向企業和社會的教育,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可以繁榮經濟、促進就業、維護社會穩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我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改善了從業人員的技術結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於義務製教育,也不同於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從事基礎研究的普通高等教育,它與經濟社會的聯係最密切、服務最貼切、貢獻最直接,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的形成,本身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它與企業的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直接相關。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應用型的技術人才,而工程數學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一門學科,是人類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在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理應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進一步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從而具有表達清晰、思考條理的基本素質,具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具有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和認識世界的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工程數學課程有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科學文化價值,培養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形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物理、化學、電工基礎、財務會計、技術等課程。同時,它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那麼,如何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如何提高職業院校中工程數學的教學水平?這是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育人模式改革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指明了一個方向。但育人模式的改變不是理論上的改變而是課堂實踐的變化。作為工科的職業院校,工程數學是基礎必修課,但現在的教學更多的是理論的傳授,沒有更多地聯係到實踐以及專業課的學習。如在汽車學院中,專業課教師問到拉普拉斯算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數學教學課程中是不講的,更甚至有的教材都不會提到,這樣的授課怎麼能做到服務於學習呢?
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機械地教,學生機械地學,教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到的也就是會做幾個微積分的題目而已,甚至這個也是難題。再來就是學生的重視程度,很多人認為學工科隻需要學好專業課就行,忽略了基礎學科的學習,認為數學沒有用,整天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呢?我小學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就夠用了,為什麼還要學高等數學呢?”這就是思想的不重視,這種輕視導致學習態度不認真,流於程序,應付課業,應付考試,認為及格就好了,沒有體會到數學思維對專業課的影響,以至於專業課學習時很是費勁。
還有,現在學院征訂的教材也缺乏針對性。如軟件計算機專業對數學的要求很高,而化工、生物對數學的要求則相對較低,但是所有的學生用的卻是同一套教材,雖然是不同的教師,卻是相同的授課方式,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內容一樣,深淺也一樣,沒有針對性教學。因此,學生在應用時也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