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明確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作用,通過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對已學的專業知識是一個綜合運用的過程,而不是離散性的知識點,圍繞零件加工過程中所涉及的工藝係統考慮,突出“質量意識”“效率意識”和“安全意識”等培養,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
3 以實踐課程教學為載體,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機械製造技術課程理論來源於生產實踐並最終服務於生產實踐,通過實踐課程教學加強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課程的主要實踐課程有實驗課程、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
實驗課程教師著重對實驗原理進行介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設計與數據收集和分析,並撰寫實驗報告,提高他們的實驗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刀具幾何角度測量實驗,可通過刀具模型現場演示,使學生建立起刀具的空間模型,通過課程實驗,讓學生測量常用的刀具幾何角度。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做到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生產實習生產實習可以引導學生重視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理論聯係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後續的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從事創新性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通過擴大學生實習基地建設,和聘用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擔任生產實習指導教師,一方麵使得學生的理論課所學內容用以指導實踐,另一方麵也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
課程設計以航空製造企業為背景,以零件的加工工藝為主線,通過學生運用所學的製造技術理論進行零件的結構分析、毛胚的選擇、加工裝備的確定和切削用量的最優化確定等,通過真實場景下的課程設計實現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的零距離對接。通過專業課程設計,既解決了課程教學的純理論化問題,又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吸收和鞏固,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具有工程師素質的重要途徑。
4 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強化工程意識培養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有選擇地使用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案例教學法和學生上講台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模擬真實的工程環境,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提高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麵注重加強多媒體教學素材庫建設,除了傳統的PPT課件之外,開展多媒體素材庫的建設和積累,如機械加工過程音像資料建設,讓學生在課堂重新體驗生產真實情景、典型機床的結構及裝配三維模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工程動畫(包括機床、夾具、刀具等)等。通過真實工程環境下的圖片、虛擬場景、視頻加大工程知識的容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麵。通過這種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吸引人,增強學生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多個角度對機械製造技術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明確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加強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工程性和綜合性教學,使教學內容盡可能與工程實際要求相一致,爭取做到課堂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以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豐富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密切聯係生產實踐,加強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介紹的方法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貴和,呂建國.工科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與培養途徑[J].中國地質教育,2006(4):62-64.
[2]王貴成,崔迪.培養學生工程意識的製約因素與解決對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2,6(6):88-93.
[3]梁發周,譚險峰.獨立學院《機械製造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備製造技術,2012(6):198-200.
[4]秦國華.機械製造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