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珍惜現在,勝過等待將來(1 / 2)

《聖經》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以色列民族在出征埃及的最後途中,天上降下天餅,許多人舍不得當日吃盡,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卻全部黴壞不能下口。

幸福也是如此,應當當日、當時享有,才不會變味。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再找機會。

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想等到最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封信給另外一半,表達一下濃鬱的情意,但總告訴自己還有時間。

我們常想明天我就開始運動;下星期我們就找個時間出去走走;退休之後,就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

我們總是認為,現在不是最好的時機,必須等到某個時間或某件事完成之後,再采取行動。然而,生活總是一直在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的,現實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總是層出不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鍾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往往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的到來,而忘記、忽視了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你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你的麵前,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當下,隻會把每一個當下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人們普遍有這種心理,抱怨自己不夠富有,嫌棄自己的職務低等等,不把握好當下的所有,不在現實中尋找快樂,總是在渺茫的未來中尋得快樂與幸福的憧憬。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脫離了現有的位置,你就可以得到幸福;有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一定還能笑得出來?人生隻有一次,假如幸福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去好好麵對它,那我們就將錯過它。

享有你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著明年不可期的財富和愛情;享受你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不可期的錦華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妄想應該更適用於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吧。

請把握當下,專注於此時此刻的一切,因為一不留神世界就變了。而對生活充滿幻想隻會造就一個極端的自我:我們終日為過去和將來憂心忡忡;我們不遺餘力地來保護自己、提升自己;我們成天患得患失,結果疲憊不堪;我們總不能清醒的認識當下,喪失了生活在當下的各種樂趣……

有一個做服裝的商人,因為生意不好而失眠,有人教他睡之前數羊能有利於睡眠,結果一個星期後,他又來找這位朋友,說還是睡不著,朋友問他數了沒有,他說都數到三萬頭了。

朋友驚訝地問道:“都數這麼多了,還沒有一點睡意?”商人回答:“本來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頭綿羊得有多少毛呀,不剪不就可惜了?”

“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朋友問。商人歎息著:“但頭疼的問題又來了,這三萬頭羊的羊毛製成的毛衣,要去哪裏找買主呢?一想到這個,我又睡不著了。”

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杞人憂天的擔心著未來,隻怕等三萬頭羊長大可以製成毛衣,買主也紛紛上門時,這位商人卻因長期失眠,失去健康而無法再從事經商活動了。

這是現代生活當中很普遍的例子,好像人人都很願意犧牲當下,去換取未知的等待;犧牲今生今世的辛苦,去等待後世的安逸。

以往“明年我要賺更多的錢”“明年要在今年的基礎上提高效益的20%”,這種觀念,現在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一些知識界人士中遭到抵製。他們現在推崇“活在當下,活得fit(舒適、適宜的意思)”的觀念。在他們看來,頭銜很高、待遇不錯,隻是外表風光,但活得太累,每天加班加點,大部分時間待在辦公室裏,這樣的生活太枯燥。還有人認為,在一個強手林立的大公司,競爭肯定會很激烈,人際關係也會很緊張,工作肯定不會是一種快樂的享受。他們主張一切“fit”,隻要適宜、舒適,不要強求、過勞。他們希望每天活得快樂,人們開始了比歡樂、比長壽、比輕鬆、比誰活得更自在,以便找回人生的一些基本要素,從而更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他們要麼自己在家辦公,要麼找一家中型公司,讓自己能力綽綽有餘,使工作成為生命的享受。當然,這些觀念是在物質生活達到相當高的基礎上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