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企業文化的有機整合(1 / 2)

企業文化的有機整合就是要解剖出文化中的“基因”,對優秀的進行交合,而對平庸低下的則進行摒除,摧生出一個既具有時代特征,又具有個性特色的充滿感召力、凝聚力、推動力的企業文化。

1.選擇獨特的文化模式

任一企業和另一企業都有不同,因此對於別企業的文化模式隻能參考而不能套用。這在剛完成購並的企業或跨國公司中尤為突出。

對於企業的跨國經營來說,整合價值觀是解決文化衝突的有效方式。這裏,價值觀的整合主要是指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融合,達到減少或消除文化衝突的目的。因此,要研究如何整合價值觀首先必須理解文化的融合性。

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模式。

不同民族和社會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種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取向及潛在的價值意識。本尼迪克特所說的文化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整體意義和價值,帶有心理學傾向,因此也可以稱之為“價值模式”。

任何一種文化的存在都不是散漫的、無結合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法則、秩序結構起來的。文化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創造、積累、內聚、發展,各種物質逐漸穩定,結構也慢慢定型。文化的這種內在結構及其特征的穩定形態,通常稱之為文化模式。一個社區、民族和國家經過長久的曆史發展,都會形成其獨特的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對其他文化進行吸收、揚棄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特定的文化模式對其他文化進行選擇和交流的規律是:①高位勢文化向低位勢文化流動,低位勢文化向高位勢文化趨同;②較易選擇與本文化模式深層結構相契合的文化內容。

——摘自美國《福布斯》雜誌文化具有融合性,是因為文化模式能夠吸引別的文化中的某些特質因素,形成文化模式之間的一種交叉。在這裏,融合是指不同事物、不同因素之間的相互結合和相互吸收。根據這個概念,把文化融合定義為: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特質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吸收的過程。它以文化的同化或相互感應為標誌,在融合的過程當中,各種文化彼此改塑對方,各種文化特質之間相互滲透、相互結合、互為表裏,最終融為一體。

文化之間的融合性為跨國企業中價值觀的整合奠定了基礎。

2.整合價值觀

跨國企業中價值觀的整合實質上是整合企業中來自不同文化模式的員工的觀念,也即是一種對文化的整合,它包括兩種主要方式:第一種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溝通,第二種是文化間協同。

(1)跨文化溝通

溝通實質上是一種交流活動,它是交往雙方相互理解對方意圖的行為。溝通包括感知、解釋和評價他人的任何行為,是對溝通雙方意圖的理解。溝通包括傳遞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語調、麵部表情、體語、時間、空間、行為等),包括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傳遞方式。無論一個人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是一種溝通與交流活動,因為溝通與交流是一個複雜、多層次、動態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實現相互間的了解和理解。

跨文化溝通與一般溝通的區別在於,溝通的幾個要素都受到文化的深刻影響,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信息的發出者是某種文化的成員,按照該種文化的特性將意願編碼,並選擇該種文化下最恰當的途徑傳送。而信息的接受者是另一種文化的成員,他接受了某一渠道傳來的信息,這一傳送渠道在他的文化背景中也許已經包含了一定的意義。他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解釋,從而獲得在該種文化下信息所代表的意願。

文化是溝通的基礎。我們每個人的溝通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當我們進行跨文化之間的溝通時,由於文化差異的存在,將給我們的溝通造成很大的困難。

(2)文化協同

文化協同為解決跨國經營中的文化衝突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它以文化差異的存在為前提,融合差異導致的行為和製度差別,把企業麵臨的多元文化變成企業經營的資源和優勢加以利用,使文化衝突的解決能為企業的經營帶來效益。

文化協同定義如下:文化協同,是指管理層根據職員或顧客個人的文化傾向(模式),而不是限定其文化差異,從而形成企業的戰略、策略、結構和管理的過程。

文化協同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要求很高。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不同文化在特定場景下的差異體現,才能夠有效利用差異優勢,把它作為企業經營的有利資源。

3.培訓在整合價值觀中的作用

培訓被認為是解決文化差異、整合價值觀的一項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