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衡山之謀”說起(1 / 1)

從“衡山之謀”說起

隨筆

作者:韓和元

核心提示:不要因為出口貿易在短期帶來的巨大利益,將太多注意力集中在出口領域,從而導致“三駕馬車”的失衡,成為沒有內部經濟的國家。

西周、春秋時期,在齊魯兩國之間有個衡山國。當時,齊國經過管仲改革,國力日益強盛,齊桓公的圖霸之心也開始暴露出來,而臥榻之側的衡山國自然成了他首先就得除掉的對象。

衡山國最大的特點是擅長製造兵器。“衡山利劍,天下無雙”,這不得不讓齊桓公有所顧忌,於是問計於管仲。管仲答道:“不可硬攻,隻可巧取”。據《管子·輕重戊》記載,此後,齊國派人高調前往衡山國,不計價格以高價進口其所造之兵器。與齊國接壤的燕國和代國聽說後,以為齊國采購軍備是要攻打他們,為防備齊國的進攻也開始進入軍備采購的行列。

燕國和代國大肆采購軍備,又引起其他鄰國的緊張,於是他們也加入到軍備采購的行列。而衡山國的產能有限,當看到天下諸侯都來訂購兵器,衡山國國君告訴宰相:“天下各國都爭購我國兵器,可使價錢提高二十倍以上。”受此利好刺激,衡山國百姓紛紛放棄農業轉而打鐵。

一年以後,齊國乘機前往其他國家大肆收購糧食,市場糧食價格當時約為十五錢一石,而齊國人卻將價格開到了五十錢一石,這樣一來,全天下的商人都將糧食賣給齊國。待糧食價格被炒高之後的第五個月,齊國突然宣布封閉關卡、停止收購糧食和衡山國兵器,同時斷絕與衡山國的外交關係。此時,衡山國已無糧可用,又無處購買糧食,兵器也被自己賣了個精光。這時,齊魯兩國大軍發起進攻,衡山國君自量已沒有資本招架兩大敵國的進攻,隻得奉國降齊。

在近現代,美國也是玩弄這一計謀的高手。國防大學徐棄鬱博士在其《帝國定型》一書裏就曾記錄了這樣一段史實:1876年,美國政府與當時的夏威夷政府簽訂了貿易互惠協議規定,如果夏威夷降低美國商品關稅,尤其是美國國內大量製造的廉價工業品,那麼美國也會降低夏威夷商品的進口稅,其中原料糖等商品的關稅更是全免。

這一協定,美國人有著深遠的政治考慮。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就指出,該協定就是旨在要使夏威夷在工業和貿易上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後來的情況也確如美國人的預期:受協定利好的影響,夏威夷人紛紛加入到了原料糖行業中來,貿易協定簽訂僅過四年,夏威夷的甘蔗種植園就增加了2倍。10年之後,糖的產量和年產值增加了5倍,並100%出口到美國市場。此時,夏威夷在經濟上已經完全成為美國的附屬品。

1890年,夏威夷經濟對美國的畸形依賴突然被打斷。麥金萊關稅法案中的互惠貿易條款,給予了古巴原糖進口免稅的待遇。由於地緣所帶來的運輸成本低廉優勢,古巴很快就取代夏威夷成為美國原糖的主要進口市場。受此影響,夏威夷經濟一落千丈,那些糖業從業者為謀求自身利益,紛紛要求並入美國。

麵對這種局麵,時任美國駐夏威夷公使斯蒂文斯難以抑製其興奮之情,在給他的頂頭上司國務卿福斯特的信中,說道“夏威夷這個梨子完全成熟了,現在正是美國采摘它的黃金時機”。

無論是管仲的“衡山之謀”,還是美國對夏威夷的互惠協定,這些前車之鑒告訴我們,要警惕資本的趨利屬性,不要因為出口貿易在短期帶來的巨大利益,將太多注意力集中在出口領域,從而導致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失衡,久而久之變成沒有內部經濟國家,而成為“外部世界的人質”。(支點雜誌2015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