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
日本學者Iwanaga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讓自己的學生用齒輪調節標準聲音的速度,直到調節到自己喜歡的節奏為止,與此同時,他們會測量學生從始至終的心跳速度。然後根據不同的受試個體,計算選擇的音樂節奏和心跳頻率的比值。需要提醒的是,之前受試者並不清楚自己的心跳頻率,也不知道自己用齒輪選擇的音樂節奏,因為上麵沒有任何數值。但實驗的結果是,大多數人對音樂節奏的偏好和心跳速度的比值約等於一,即他們所選擇的最喜歡的音樂節奏和他們的心跳節奏是一致的。
心理啟示
的確如此,我們的心髒就像我們的節拍器。我們知道,音樂的節奏速度對人的消費、進食、休息等行為都有著息息相關的影響。一般而言,我們通常認為包含在65-75個四分音符每分鍾的音樂是慢速音樂,而且,這種慢速音樂對人們的行為,尤其是人們的消費行為的影響作用最大。讓人更加吃驚的是,65-75個四分音符每分鍾恰好是人靜止休息時的平均心跳節奏。
這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即在一些消費場合,例如超市、餐廳、咖啡店、茶館、商業樓等,經營者最好能夠播放一些與人的心跳頻率很接近的音樂。在這種音樂的感染下,人們才能夠更舒適地享受當下的行為,說白一點就是才能夠更舒服地消費,進而更多地消費。
眾所周知,幼年時聞到的氣味和食物喜好,常常影響人的一生。反過來說,成年後如果聞到幼年時熟悉的氣味,也常常會讓你想起童年時光。
心理實驗
在德國,嬰幼兒食品一向都具有香草味,有些實驗者想要了解兒時接觸這種味道會不會讓他們成年以後對香草味的食品有所偏好。1999年,Haller與他的同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開始前,他們對受試者進行區分,區分的標準是他們小時候是母乳喂養還是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香草味)。然後請這些人品嚐兩種外觀完全相似的番茄沙司,其中的一種含有香蘭素,兩種沙司有區分度。
最後,實驗者要求被試者在品嚐完沙司醬後指出他們喜歡的那款。實驗結果顯示:兩者的愛好是相反的。那些小時候母乳喂養長大的人喜歡不含香蘭素的沙司,而牛奶喂養的人卻恰恰相反。但讓研究者驚訝的是,這兩類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心理啟示
我們在幼年接觸過或者長期接觸到的氣味,如食物、熏過香的衣服、沐浴液等,影響著我們整個人生的飲食偏好,這種偏好甚至能夠持續30多年。這是因為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種嗅覺習得,它能夠為我們以後的口味“引航”。與此同時,即便是我們多年沒有聞到這些氣味,再聞到時,我們也會覺得熟悉,而且這些氣味會讓你自覺不自覺地回想起童年時光。所以說,如果一些商家能夠把握住這一商機,必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選擇衣服顏色的時候,我們除了要顧及到自己皮膚的顏色,還要顧及到深處的環境條件。例如,天熱的時候人們通常喜歡選擇冷色調的衣服。
心理實驗
Kim和Tokura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要求一部分女性受試者進入溫度(38.5℃)相當高的浴室,要求另外一部分再空調房裏過一個月,溫度在23℃到28℃之間變化。然後,他們請出了浴室的受試者從41中候選顏色中挑選待穿的衣服顏色,結果發現他們所選的顏色多為冷色(藍,綠……)。而在空調室裏呆著的受試者所選擇的衣服會根據每間房間溫度高低而變化;較高的溫度(28℃)中的受試者喜歡穿冷色係的衣服。
心理啟示
由實驗可知,外部的溫度常會影響一個人對待穿衣服顏色的選擇。當人們感到熱時,常會選擇冷色調的衣服,因為這時他們渴望從衣服的色彩上找到清涼;同理,當身處嚴寒時,他們希望從色彩中尋覓溫暖。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一些人對某種顏色的偏好,例如一個喜歡白色的人,不管春夏秋冬如何變幻,不管溫度高低如何變化,他都會堅持白色,但這隻是個別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