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主要是針對衝動型購物者而言的。因為在衝動型購物時,周圍的環境氛圍會誘使他們購買這樣或那樣的商品。或者說,多數情況下,我們為數不多的購買和選擇並不總是由理智決定的,而是衝動決定的,衝動在某個場合某個特定時刻做出的決定。
生活中,人們喜歡設置各種各樣的彩鈴,除了好玩之外,恐怕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它能夠使人們對電話接通等待的時限有影響。
心理實驗
1993年,Ramos曾經做過一項實驗,用來調動佛羅裏達州防治虐待救助電話的求助者們。在這個實驗中,使撥打電話者保持在線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在撥打電話之前,求助者們要作出很大心理鬥爭。所以,實驗的關鍵是要撥打電話求助的人們盡量耐心,以便接線員與他們取得聯係。
實驗進行十個星期,分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持續五個星期。在這五個星期裏,播放古典、流行、減壓、鄉村、爵士等五種風格的音樂。結果發現,播放爵士音樂時,求助者的掛斷率最低;而播放減壓音樂時,求助者的掛斷率是播放爵士音樂的一倍還要多。
心理啟示
由實驗可知,播放不同的音樂時,人們的反應和行動也不相同。這可能是因為不同的音樂能夠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例如播放爵士音樂時,往往能夠吸引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一來他們的電話掛斷率就會降低;而播放其他音樂時,有可能使撥打電話者感覺心情浮躁,或者覺得沒有任何新意,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就會急匆匆地掛斷電話。
這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即在設置自己的音樂彩鈴時,最好能夠征詢一下經常跟自己聯係的朋友們的意見,看看他們都喜歡些什麼音樂。如此一來,投其所好,就會讓他們在撥打電話等待接通的時間內不感到無聊和焦躁。
大型超市裏,在播放快節奏的音樂背景下,很多消費者就會小跑著購物;而播放慢歌時,則會延長他們購物的時間。
心理實驗
1982年,Milliman曾經在一家美國某中等城市的一家超市內,測算了用不同速度演奏的同一段音樂對某家超市顧客的影響。根據實驗設定的時刻,實驗者將同一種音樂以快速(每分鍾93個四分音符)和慢速(每分鍾73個四分音符)兩檔交替播放。
然後在商店的關鍵場所測量顧客的步行速度,同時計算銷售額。
結果發現,比起沒有音樂的狀態,播放音樂對改變消費者行為有雙重作用。而且,快速音樂會加快消費者步行的速度,而慢速音樂則會減緩消費者步行的速度。
另外,音樂速度直接和銷售相關,因為在慢速音樂中顧客購買了更多的商品。
心理啟示
從上述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音樂對客流速度有著調節的作用,而且進一步影響到銷售。實驗者根據所得數據發現,在慢速音樂下的銷售額要比在快速音樂下的銷售額高出38%。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在慢速音樂下,人們的身心會處於一種相對放鬆的狀態,人們對有關商品的信息和廣告也會給予更多的目光和關注。反之,在快節奏的音樂下,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感到緊張,隨之腳步也會跟著加快;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購買的商品難免會變少。因此說,如果大賣場的負責人能夠科學地改變所播放的音樂的速度,可能會使賣場的銷售額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人與人相比,喜歡的音樂節奏可能多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喜歡的音樂節奏通常是他心跳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