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你家寶貝你是否了解——點撥子女教養(1)(3 / 3)

成人與嬰兒溝通的關鍵途徑就是,弄清嬰兒是否能通過觀察我成人的麵孔來識別出不同的情緒。那麼,他們能識別出來或者會不會去模仿成人的表情嗎?

心理實驗

研究人員讓出生36小時的嬰兒看一些表現麵部表情,如悲傷、高興或者驚訝的圖片。他們對嬰兒進行拍攝,然後讓一些不知情的觀眾僅僅通過觀看嬰兒的臉來猜出他們事先看過什麼表情。結果讓人不可思議。

這些觀眾通過觀察嬰兒額頭、眼睛和嘴部的動作就成功進行了猜測。嬰兒對所看到的麵部模仿得那麼像,以至於沒有參與實驗的人也能夠猜出他們事先看過的表情。

心理啟示

這項實驗結果表明,出生36小時的嬰兒是可以成功地模仿成人的表情的。然而某些實驗也表明,嬰兒自出生起便能夠識別我們承認表達情緒的各種麵部表情,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他們似乎還會模仿這些表情,尤其是父母的表情,他們表現地更加敏感。但這並不意味著嬰兒們已經知道成人是高興還是悲傷,他們的表情隻能說是情感理解的雛形,而不具有真正的情感意義。

其實,嬰兒完全能夠提取出我們成人臉上所表現出的情緒特征,因為他們喜歡看積極的情緒表情勝過消極的情緒表情。所以,在有寶寶在場的時候,成人一定要控製自己的情緒表現,尤其是寶寶的父母。

每位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像自己嗎?他們對孩子長相的識別能力比母親們強嗎?

心理實驗

普拉泰克和同事給一些大人看了幾張嬰兒的照片。其中一半人看到的是用他們自己的麵容(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和一位陌生孩子的麵容合成的照片。為了這次試驗,研究人員事先找借口給每位被試拍了照,然後用模型柔變軟件進行合成。照片與當事人有25%至50%的相像之處。對另一半被試,研究人員同樣給他們看一張嬰兒的照片,但嬰兒的長相和他們沒有任何共同點。

然後普拉泰克讓所有被試對照片上的嬰兒做出評價,並回答以下類型的問題:“您覺得哪個寶寶最惹人喜愛?”“您和哪個寶寶一起待的時間會最長?”“您最有可能收養哪個寶寶?”等結果令研究人員很吃驚:似乎隻有男人對長相是否相似格外注意。普拉泰克極其同事的確發現,與女人相比,那些看到合成照片的男人會覺得哪個嬰兒更加可愛,而且要比看到與其毫不相像的嬰兒照片的男人更加在意孩子是否愉快。

心理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感受到,相比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人們更願意去幫助那些和自己有共同點的人。從這點來說,男人更加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相像也就有理可循了。心理學家認為,相對於女人來說,男人更加擔心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所以他們有必要發展強有力的識別功能來辨認後代,因此長相相似是男人能夠用來確認其父親身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很久以來,人們就已經發現,當某個嬰兒聽到其他嬰兒的哭聲時,自己也會表現出難過的情緒,並且會哭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心理實驗

董迪和他的同事做了兩項實驗來弄清嬰兒是否能區分自己的哭聲和其他嬰兒的哭聲。第一項實驗中,他們讓20名醒著的嬰兒聽其他寶寶的哭叫聲,以及他們自己先前被錄製在磁帶上的哭聲。研究人員在讓嬰兒收聽這些聲音時觀察他們的麵部表情。借助一種奶嘴與記錄儀相連的技術手段,以記錄嬰兒在聽到播放的不同哭聲時是否改變吮吸奶嘴的方式。第二項實驗是在嬰兒睡著時進行的,內容與第一項相同。

結果顯示:嬰兒在聽到其他嬰兒哭聲要比聽見本人哭聲時更多地表現出難受的表情,並且麵部更紅。當他們睡著時,研究人員仍然能觀察到這些反應。此外,在聽到其他嬰兒哭聲時,他們吮吸奶嘴的動作比原來以及聽到本人哭聲時減少了很多。

心理啟示

實驗表明,嬰兒不僅能從其他寶寶的哭聲中分辨出自己的哭聲,而且能從同伴的哭聲中體會到難過的情緒,做出難受的表情。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嬰兒的哭聲容易產生共鳴。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心理學家認為,一名嬰兒對其他嬰兒的難過做出情緒反應很可能是一種原始的情緒同化的表現。由於其在成長過程中,它會繼續發展下去,才有了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的良好品質,才有了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德。所以,為了他人,我們也要好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當寶寶長到一定年齡時,他們就會明白大人的動作代表一種什麼意向,還會根據自己猜測的目的去理解一些行為。那麼這個年齡到底是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