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給企業的領導者這樣一個啟示,即在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要照顧到員工的薪酬問題,還應該給予員工最基本的尊重,例如尊重他們的人格,不要對他們任意進行侮辱;此外還應該關心員工的生活條件、工作興趣、同事之間的關係等。當員工感覺到領導對自己的尊重和器重時,他們也會對工作盡心盡力。
權威者的評價是影響一個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員工心中,管理者往往是這種權威的象征。所以管理者應該注意到讓員工體驗成功。
心理實驗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發他100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成就感就是一種動力,使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更高的追求。
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讓一群孩子一起上課課後給他們布置作業。第二天一部分人做得全對,老師給了表揚,結果第一天作業準確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極大的興趣,而做錯的學生則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開始厭倦。這個試驗對於多數學生具有普遍性。
心理啟示
學習興趣與提出問題和成功的解決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孩子能從學習的成功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和知識的力量,假如他們經常遭受失敗,體驗失敗的痛苦,那麼他們就會逐漸逃避學習,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
我們不能因為事情小而忽略它的存在。同樣當孩子取得一點點的成功時,你切不可熟視無睹。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兒童的一切活動都需要的得到家長和他人的認可,家長的讚許和期望會使孩子加倍努力,增強做好的決心和信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許多孩子往往就在其中獲得成功感,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並且這種成功體驗往往促進其他方麵的發展。興趣愛好是體驗成功的最好機會,是增強自信心的源泉。所以,試著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吧!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難道真的如此嗎?
心理實驗
遠古時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馬利翁喜愛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愛不釋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看著看著,美女竟活了。1963年,羅森塔爾和福德告訴學生實驗者,用來進行迷津實驗的老鼠來自不同的種係:聰明鼠和笨拙鼠。實際上,老鼠來自同一種群。但是,實驗結果卻得出了聰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錯誤更少的結論,而且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對學生實驗者測試老鼠時的行為進行觀察,並沒發現欺騙或做了其他使結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斷,拿到聰明鼠的學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學生更能鼓勵老鼠去通過迷津。也許這影響了實驗的結果,因為實驗者對待兩組老鼠的方式不同。
心理啟示
在不被重視和激勵、甚至充滿負麵評價的環境中,人往往會受到負麵信息的左右,對自己做比較低的評價。而在充滿信任和讚賞的環境中,人則容易受到啟發和鼓勵,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隨著心態的改變,行動也越來越積極,最終做出更好的成績。
在現代企業裏,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裏,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於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
有人說,沒有絕望的境況,隻有絕望的人。隻要心中還有希望,你將擁有美麗人生。
心理實驗
心理學家從大量的觀察事實中發現:在危險的情境中,經常是那些性格樂觀、富於自信的人存活了下來,因為他們總是沒有泯滅自己的希望。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希望效應。
對於希望效應,心理學家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調查,他們要求許多人回答題為“你有哪些希望?”的問卷。問卷分析的結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種類(不論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滿了自信並注意生活的樂趣,精神煥發,精力旺盛。而那些沒有明顯的或者較少希望的人則往往表現出默然、悲觀、消沉。
心理啟示
希望感是人類能夠生存的根本欲望。一些剛剛步入社會及人生之路的青年,卻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多數是由於對生活感到失望以及累積成絕望。而一個對生活有希望的人,即使環境在艱難,他都會發揮同環境抗衡的能力,在改造環境中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和地位。
希望是領導者能給予周圍的人的最好禮物。希望的力量不可低估。在人們自身尋找不到希望時,領導者需要為他們指出希望。隻要懷有希望,人們就會繼續工作和努力。“希望”提高士氣,“希望”改進自我的形象,“希望”不斷給人以力量。領導的責任之一就是保持希望,並向屬下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