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網,人們都想給別人留下一個最佳印象;但很多時候,這個良好印象是需要我們付出一些成本的。
心理實驗
1994年,Rind和Benjamin做個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男子。實驗中,在他們偶爾落座的商業街的用餐區,身邊會出現一個20多歲的漂亮女子。這個時候,實驗人員就會過去向這個男人打招呼,告訴這個年輕男人說自己賣搖獎彩票,所得利潤將捐給一家慈善機構。然後根據這名男子購買的彩票數量測量對受試主體行為的影響效果。
實驗結果發現,當男子身邊有女伴時,售出的彩票數幾乎增加到兩倍;然而多數情況下這個男性並不認識身邊坐著的女性。
心理啟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如何才能夠盡快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呢?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是前提,因為這樣常常能夠得到別人的好處或討人喜歡。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就可能會導致某些行為,尤其是購買行為發生變化,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在別人麵前提升自己的形象。
尤其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一起時,男人會為了保持自己的麵子,處處表現的大大方方,例如買單等;而女人呢,為了在男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不會再與那些小商小販談價還價,大幹唾沫仗。如此一來,一些不必要的消費就會增加,而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人們這一心理,大做文章,進而達到銷售的目的。
生活中,當你無意間發現一個陌生人的名字與你的名字相同時,會對他產生莫名其妙地好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心理實驗
2003年,Guéguen和Jacob曾做這麼一個實驗,實驗的目標在於看看是否能夠增加回答日常飲食問卷的網民人數。他們通過網絡給一些網民發送請求,當然,這些被請求者並不認識發出請求的人。發送請求的實驗人員自稱自己是大學生,這麼做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請求者與被請求者的名字有時一樣,有時不同。實驗結果發現,當請求者與被請求者的名字相同時,記錄下來的回複者多了3倍。
心理啟示
熟悉度或者相似度常常更容易激發別人幫助。1967年,Jellison和Mills通過實驗證明,人們更喜歡那些在某些地方與自己十分相似的陌生人;這個結論應該能夠解釋問什麼我們更樂意向他們提供幫助。因為人們都喜歡與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也喜歡牽扯到自己的東西。這樣就會催發對看起來和我們有相似之處的人的好感。漸漸地,當這種熟悉的效果起作用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喜歡和欣賞對方,感到對方值得信任。
根據這個原則,一些銷售員想像得到創建這種情感的其他方法。例如,他們通過掌握顧客及其口味、愛好等一些信息,然後適時地在消費者麵前表示出來,就會造成與消費者之間很熟悉的假象。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覺得熟悉,消費者很快就會做出決定購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