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學費,幾乎被鄉中學拒之門外。3年後,他又因拖欠學費,險被取消中考資格。但是所有
的這些,都沒有打破他的讀書夢。
徐世鼎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孩子,父母離異,他跟了父親。當他考上中學,並向父親表示想上
學時,冷漠的父親無情地拒絕了他。為了上學,他向父親下跪,但父親不為所動。無奈,他
隻有向自己的大姐借錢,大姐隻有10元錢,而學費需要50無。他又去找哥哥,哥哥沒有錢,
隻能陪
他一起到學校苦苦哀求,暫時欠著。學校最後同意了。但父親卻經常逼他退學。徐世鼎利用
自己所有的空餘時間做了家裏所有的活,但這並未能使他的父親感動。半個學期過去了,學
校催交學費,父親照樣分文不給。徐世鼎毅然決定和父親分家。在生產隊的主持下,一畝三
分田,一間泥巴小屋,100多元的欠款和兩袋稻穀就成了他全部的家產。年僅13歲的他心如
刀絞。
農閑時,他每天5點鍾起床,做完家務,6點趕到學校上課,下午趕著在放學後到田裏去做活
;農
忙季節,他請假在家打穀施肥;假期裏,他外出打工、扛木頭、拉竹子、運磚,雖然勞累了
一天,但到了晚上,他還是會就著一盞油燈翻開課本。靠著自己的一雙手,他成為鄉裏一名
格的納稅人,每年依法向國家上繳公糧和農業稅;在學校,他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生
活的艱辛,這個年僅13歲的孩子體會得尤其深刻。3年的中學生活,盡管他節衣縮食,但
還是欠下學校近400元的學費。初中就要畢業了,學校說不補交齊欠款,不發中考準考證。
沒有辦法,他隻有四處借債。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市重點的通知書。
但是,錄取通知書寫明的150元學費讓他一籌莫展。他隻有扛起行李來到離家50裏的一個山
區水電站工地,去做最廉價的小工。幹活最賣力的他隻要有一點空閑,就抓緊時間自學高一
課程。老師在工地上找到了他,學校免了他的學費,同學們也伸出了友愛之手。第一學期,
他的學習成績是全班第3名,當年年底,他被市裏譽為“克服艱難困苦、勤奮學習的優秀共
青團員”。正是憑著刻苦學習的精神,他獲得了新的生活方式。
中華民族曆代傳承的優秀精神在徐世鼎的求學路上閃現了,證明了中國人渴望求知的內心追
求,也證明了中國精神的重要內涵始終是勤奮刻苦。敏而好學,在這裏已不僅僅是一種習慣
,而且已成為了一種精神,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這也正是追求成功首先應該具備的素質。
2端正學習態度
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刺激遠不如來自自身的需求,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是一個質的飛躍
。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僅僅依靠外界的壓力,一旦壓力減小,學習就會中斷。外因通過內因
起作用,內因是變化的根本條件。態度不端正易引起學習動力的不足,這是青年們的成功之
路上的大敵,也是目前校園中存在學習危機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人從不把學習知識看做一件苦差事,而是把學習作為一項必修的課程來對待。他
們相信知識對於自己的巨大作用,有著明確的理想和追求,並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頭的責任
,這一切都內化成他們發憤攻讀的動力,使他們能夠抓住分分秒秒,不辜負美好的青春和大
好時光。
留英博士沈浩給自己的標價為570萬元,他擁有深圳市德勝化工深科有限公司17%的股份,並
擔任該公司的總經理。這位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成功青年曾這樣說過:“學習是很辛苦的,但
如果你能常常將心態歸零,樹立遠大目標,那麼苦中作樂便順理成章了。”
無論是大學四年,還是留學的那段時間,沈浩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學習和讀書上,泰晤
士河美麗的夜景吸引不了他,他的心思在試驗室裏。沈浩把自己比做一隻雄鷹,在展翅高飛
前需要好好地磨煉一番,充實一番。
張麗芝,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曾在美國獲得MBA學位,然後回國在部屬外貿公司工
作6年,有著豐富的行政管理和外貿經驗,參與過多項國家級項目的談判,英語十分流利。
她那流利的英語和優雅的舉止讓人折服。
對於當代人的“輕知識,重金錢”,張麗芝感慨頗多。她說,學習知識的好處,一般很難在
短期內認識到,尤其是現在,我國市場經濟初期不規範的分配製度嚴重刺激了人們,如海浪
般的商潮衝斜了人們的心理天平。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一部分人學習態度的不
端正,敷衍塞責,總認為讀書沒用。其實,知識的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它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