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的財富。
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張麗芝心情非常平靜:“在大學裏,我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學生,也
非常平凡,每天除了上課,我就做3件事:上自習、泡圖書館和打羽毛球。在班裏不顯山、
不露水,沒獲得過獎學金,因為我很少按老師的指示去死背那些條條目目;也沒當過班幹部
,因
為我不會拉選票。”說到這裏,張麗芝話鋒一轉:“不過我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所以大
學時應做什麼我心中有數。我想出國留學,所以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這上麵了。至於學習態度
,我沒想過那麼多,反正有了目標,學習便是一種樂趣了。”
實踐證明,張麗芝的學習態度是正確的。一個人隻要能把學習與自己的前途和目標聯係起來
,不急功近利地應付考試、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有著良好的歸零心態,也就可以產生應有
的效果了。
也有很多像張麗芝這樣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從不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而是能夠端正
自己的學習態度,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自己的目標以及國家、民族的興亡聯係在一起,以
無比的激情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直至成功。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應該對當代人有所啟
迪。樹立歸零心態,讓一時的金錢、權勢以及外界的喧囂都在歸零心麵前化為海市蜃樓,讓
遠大的目標做我們遠航的燈塔。
3學會取舍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無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浩若煙海。所以要學習,就必
須學會取舍,樹立明確的目標,有所學有所不學。例如,你需要哪一類專業知識?以及學習
的目的何在?你人生的主要目標是什麼?你朝著努力的方向是幫你決定需要知識的重要因素
。解決了這個問題,下一步就是你要有正確的資訊,知道哪些知識的來源是靠得住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
①已有的經驗和知識。
②可以經由他人得到的經驗和知識。
③大專院校教育。
④圖書館。
⑤特定訓練課程。
吸收知識的時候,還必須加以組織和利用,借著務實的計劃達成?非心勘輟3侵賭苷攵?
某個值得努力的目標應用才能獲益,否則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如果你考慮要再讀一點書,首先要拿定主意,你尋求知識的目的何在?然後從可靠的消息來
源得知,這種特定類型的知識可從何處得到?
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都從不停止學習與其行業、主要目標、生意相關的專業知識。
“當今的時代是專業的時代!”這則真理是前哥倫比亞大學就業輔導主任羅伯?摩爾在一篇
短文中強調過的。所以取舍是保證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勤問“為什麼”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便已擁有聰明才智和潛能智慧,隻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太多負麵的影
響。據統計,一個孩子在平均受到6個負麵評語時,隻得到1個正麵的鼓勵。學習原本是一
件很好的事,但因為犯錯所受到的懲罰,使學習變得令人望而卻步,並且失去了發問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無數的人都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卻隻有牛頓問了“為什麼”,並進而發
現萬有引力的原理。
發明家保羅?麥克雷迪說:“全世界最笨者的問題就是不問問題。”因為不發問,所以得到
的隻是表麵的或背誦的知識,而非運用的知識。因此應該特別強調自行發現的知識,而不是
強加灌進腦子裏的知識。
惟有不滿於表麵的、淺層的知識,將心態歸零,努力思考、探索更深一層的知識,多問“為
什麼”,才能不斷進步,獲取成功。可以運用“6W提問法”:WHY(為什麼)、WHAT(什麼)、W
HERE(何地)、WHEN(何時)、WHO(誰)及HOW(如何)。不管遇到任何情況,如果可以多從這6個
不同的角度去發問,就會有機會全麵地去了解事情的全貌,獲得更多更深入的知識。廣東的佛山牌車子前麵都裝有一個電子卡片係統,作用是當車子經過無人收費站時,前麵就
會出現一條信息,告訴司機卡上還剩多少餘額。遇到金額不足時,還會提醒司機該去交費。
似的係統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也有。安裝的原因是當地的官員曾到國外考察,覺得使用這套
係統既可以減少人力,又能預防偽造收費票的困擾,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非常適用,所
以就引進實行了。
原來,雖然操作的方式一樣,其背後的原因卻不盡相同:在新馬有想要便利的因素,在佛
山有想要防偽的考慮。因此,惟有多去問,才會得到更多的答案,激發自己更多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