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節 空杯能盛更多的水 (1)
1知識的重要性
知識的作用是把各種不同的資訊整合成為個人所相信與承諾的內涵。因此,知識與資訊並不
相同。知識是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事實,並且具有行動性——相信知識有用,並且通過實踐
去驗證、深化它。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記得一些關於“知識”的名言,例如:“知識就是力量”、“學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等,但談到知識,它真有那麼重要嗎?很多人往往對之存有疑惑。
特別是看到一群離開傳統學校教育,卻又能自行創業成功的人,這不禁讓他們感到懷疑:學
習那麼多的知識是否是在做“無用功”。
實際上人們都沒有看到一個事實:這些人不過是從“一個知識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知識環
境”罷了,能夠讓他們創造財富的,仍然隻有知識。
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校教授梭羅在台灣參加2000年科技大會時,曾提出一個現象
,讓我們了解到知識對於當今社
會仍然是那麼重要.
教皇若望保羅二世在1999年對世界的文告當中指出:“人類生產的決定因素,先是土地,然
後是資本,到如今已移變為人類所擁有的知識。”
人類社會正處於由後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過渡時期。新科技的出現,正迅速地改
變著我們過去所熟悉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而且變化之快、規模之大,讓人驚訝,每個人
都麵臨著知識的不斷學習和反複補充、更新。
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使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超越了這些有形資源的限製,而無形的
知識製造過程,才是新的生財之道。
例如美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在各個科技領域都居於領導地位,在新的世紀,也將在全球
經濟環境中占盡優勢。1990年全世界前10大公司中,隻有兩家是美國公司,但是到了1998年
,這個數字已變為9家。
麵對“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擺脫舊遊戲規則的包袱,讓知識成為生產
的主軸與重點。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知識,人要想通過進取之途達到自己確立的目標,更離不開知識的幫助。
有了知識之後,我們便可以增強自己的才幹,增加自己創業的資本。知識可以使人變得豐富
而有所作為。
一個國家也同樣需要知識。因為知識的多寡而使國運發生徹底的改變的例子不少。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有美國、日本,以及中國戰國時期的秦國。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由於世界大戰的原因,眾多有知識的外國人,紛紛
投奔美國而去,這樣,就為美國的富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了一個
大膽的變法計劃——“明治維新”。這一變革,使日本在以後的國際競爭中,一直能處於領
先地位,這就是知識的作用。從此之後,日本擺脫了落後的困擾,將侏儒變成了巨人。日本
人的維新運動,是從中國人那裏學來的,可它卻超過了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是一個位於偏遠西部的落後國家,它大膽地實行了曆史性的變革——
變法運動。一舉變成了統一全國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這個使一個國家由弱變強的運
動,便是曆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當時的秦國國君秦孝公,深深地明白國家的命運決定於人才和民眾智力。於是,他通告
各國民眾,歡迎各種人才光臨秦國,共同興建一個強大的秦國。
商鞅頗具雄才,在魏國民眾中很有影響力,可惜魏國的國君不能明白他的雄才大略,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