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今天16:00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做客新華網,就扶貧問題和廣大網友討論交流。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在這個時段收看新華網2014年全國兩會係列訪談,這個時段我們為大家請到的嘉賓是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劉主任您好。歡迎您作客新華網兩會係列訪談。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你好。
[主持人]:我們兩會議程馬上就要結束了,您今年上會,包括您參加小組討論,感到與以往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劉永富]: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是換屆以後新一屆中央政府的第一次由李克強總理做的報告,也是新一屆政府第一次向全國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我認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做得特別好,這個報告寫得很好、很實在,也很感人。
[主持人]:今年的兩會劉主任您最關心哪些方麵的問題?
[劉永富]: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我的本行扶貧工作了,這次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不讓貧困代代相傳,而且總結了去年一年扶貧工作的成績,對未來的扶貧工作做出了全麵的安排和部署。
[主持人]:正像劉主任所說的,我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喊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就是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絕不讓貧困代代相傳,也想聽聽您怎麼來理解,又怎麼來做到?
[劉永富]:這個口號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責任、曆史擔當、為民情懷。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如果到時還有一大堆的窮人、一大堆的貧困人口,恐怕是不能算全麵實現了目標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消除絕對貧困,減少相對貧困,是我們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我們向貧困宣戰,減少貧困,也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的願望,無論是共產黨老一輩打江山,還是我們建立社會主義製度,還是改革開放,實際上都是為減少貧困,都是在做這件事情,以實際行動同貧困做鬥爭、向貧困宣戰。當然,貧困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它是比較複雜的,既有經濟的原因、社會的原因,也有曆史的原因。他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我們認為這次的宣戰主要是圍繞著為了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要打這個攻堅戰,同時我們也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貧困作為曆史現象不可能說是一場決戰就一蹴而就,它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減少貧困人口一千萬以上,很多網友關心我們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
[劉永富]:這個目標應該說是經過了認真研究的,一是我們的經濟要保持適度的增長,7.5%左右,這會為我們減貧創造很好的經濟社會條件,這是大的環境,再一個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扶貧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先後六次到地方考察調研,有好幾次都是把扶貧開發作為重要的內容,特別是在河北阜平發表了重要的講話,體現了他的扶貧戰略思想。李克強總理對此也非常重視,召開了促進西部發展和扶貧開發的座談會,多次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扶貧工作,在去年年前臘月二十七,在火車上還專題聽取了扶貧工作的彙報。分管的汪洋副總理也是親自操刀、起草文件、調查研究,進村入戶。所以有中央的重視、經濟的發展,再加上貧困地區群眾的自力更生和努力,以及各個方麵都非常關注扶貧工作、關注困難群眾,大家互相支援幫助,這個任務是能夠完成的。所以說它是積極的、穩妥的。這裏也要特別解釋一下,我們2011年提高了扶貧標準後,2012年減貧2339萬人,去年減貧1650萬人,今年定的指標是1000萬人以上,可能有的人會問怎麼越來越少?一般這有一個遞減的規律,一般扶貧劃定一個標準後,第一年減的會比較快,隨後會逐年遞減,越往後就越難。所以說為什麼要進行宣戰呢?就是越往後越難。
[主持人]:很多網友關注今年的扶貧工作肯定有很重要的任務,他們關心的是我們的落實情況怎麼樣?如何落實?
[劉永富]:就此我們也進行了一些研究,我們主要提出了這麼幾點:一是圍繞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我們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製定的2011年到202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這個綱要裏麵提出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要實現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我們要堅定這個目標,要按照這個目標走下去。二是突出兩個重點。一是要把扶貧工作進行改革,由以前的漫灌改為滴灌,提高扶貧的針對性、有效性。就是把國家的政策直接到村、到戶、到人。二是促進區域的發展,為貧困人口脫貧創造環境和條件。這兩個車輪要一起轉,一個是區域發展,一個是到村到戶。從宏觀到微觀。三是要打造三個品牌。一是雨露計劃,這個雨露計劃不是指一般的教育,是把貧困地區的,沒有升大學、高中的窮孩子動員起來學一門技術,實行9+2、9+3的職業教育。這樣既給他找到了脫貧的路子,又滿足城市建設、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城市所需的合格勞動者。二是要搞一個扶貧小額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比如搞種植、搞養殖,田間技術、農村技術,他四十多歲出去打工也不行,有些還沒有文化,但是他可以搞一些小項目,對這些人我們提供五萬以下、三年以內的貸款,這樣的貸款用扶貧的資金貼息,讓他們發展一些特色的可以作的事情從而脫貧。三是對於一些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地方,因為環境的問題、水的問題、交通的問題,就地扶貧難度大、成本高,一不扶立刻就容易返貧的對象,實行異地搬遷,實現拔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