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次,如何抓住機會這幾年我會經常反思,為什麼這樣一些重大機會,我們沒有抓住?以下是我總結的幾點感想,希望能對創業路上的朋友有些幫助。
深入思考,避免“戰略問題戰術化”
以迅雷的瀏覽器和應用商店為例,我們不是沒做,而是沒有投入重兵做,沒有堅持做,根源還是思考得少,導致沒看清楚。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後,覺得這是個必須做而且必須要成功的事情,那麼,項目啟動的時候就會聚焦一切資源,項目遇到困難哪怕換人也要迎難而上。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戰略先行”,因為“戰略上看不清楚,戰術上是絕對不可能給你驚喜的”,戰略上是否重視決定了你是否會ALLin你的優勢資源。
微信能做起來,這對馬化騰來講根本不是驚喜,因為這事對於騰訊太重要了,幾個團隊同時都在做。假如張小龍沒做起來,那就是李小龍或者王小龍,總之必須得有一個人做起來。所以沒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ALLin的心態,商業裏沒有“驚喜”,也沒有“四兩撥千斤”。一切都基於邏輯,基於你的戰略,以及戰略背後有多少投入。
企業最大的威脅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趨勢互聯網領域,幾年一波大勢,都會有一些“顛覆性的變化”,所以“危機感”是常態。360在桌麵安全領域、百度在搜索領域至今也是絕對的壟斷者,但是無線這一波大勢來了,這對於所有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麼上要麼下,抓住了就是機遇,否則就被挑戰。
360作為工具類軟件,被以小米為代表的國內手機廠商的“軟硬一體”所挑戰;在無線時代,百度的“連接人和信息”,被“信息、服務、支付”端到端一體化的App所挑戰。騰訊如果沒有抓住微信這個機會,現在連500億美金的市值都不一定有。即使是目前抓住機遇的互聯網企業,麵臨下一波大的機遇到來時,例如人工智能對整個商業鏈條的重塑,我們也很難預測到時候BAT會是什麼樣子。所以,企業要基業常青就必須要抓住每一個“顛覆性的變化”所帶來的機遇。所以“危機感”是常態,“離死亡不超過XX天”並不是一句很誇張的話,不光是對初創公司,對BAT也是一樣。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同等重要說回迅雷本身,迅雷長於技術創新,我們發明了P2SP的內容傳輸算法,並第一個用於實際應用。同時迅雷還第一個將P2SP應用在流媒體點播領域,近一年我們又開始通過眾籌的方式顛覆CDN。
但是光有技術創新是不夠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同等重要。微軟也好,Google也好,它們的偉大不隻是它們有了不起的技術創新,更在於它們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給用戶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如何提高商業的敏銳度,如何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對於很多技術導向的公司來說,“學習能力”變得非常關鍵。
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抓到一些機會,也會錯失一些機會,這都是很正常的,隻有在反思中不斷學習,在挫折中不斷成長,才能讓一家企業在“基業常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