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
我讀過鄒勝龍十年反思的文章,今天再讀到程浩的反思文章。兩位創始人非常實在,在商業模式上的複盤都很到位。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迅雷的反思應該遠遠超越兩者之上,涉及到互聯網革命的本源,涉及到人類進步的本源。
如何評價迅雷?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迅雷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對於中國社會內容分享方麵的貢獻,也就是說迅雷創造的社會價值,完全可以比肩BAT。如果放眼全球,可以找到迅雷的最佳參照者就是海盜灣。海盜灣是全球最大的BT種子分享站,立足北歐,秉承了原黑客文化宗旨,自詡為“銀河係最堅韌不拔的BT站”!
而迅雷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主流商業化:融資、上市。迅雷作為下載工具的提供者,雖然可以拿“價值中立”來推脫,但是,在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傳統版權極端主義者看來,迅雷與盜版的距離,與BT種子分享站相比,一點沒有更遠。所以,法律的壓力一定與企業本身的發展壯大程度成正比。
迅雷能夠走到今天,依賴於人們對視頻的強烈需求,以及中國過去相對寬鬆的知識產權製度(不幸的是,今天我們的製度已經與發達國家看齊了)。當然,歸根到底,是源自於人們對於音、視頻等內容分享的內在需求。而這種被傳統傳播方式和傳統版權製度所禁錮的需求,一旦在互聯網上爆發,是勢不可當的。
所以,雖然迅雷和海盜灣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它們麵臨的衝突是一致的:互聯網共享精神與人類傳統的製度體係,互聯網分享的巨大勢能與傳統商業的基本規則,這些根本不可能調和的內在矛盾,從來不可能緩解。雖然迅雷通過各種措施走出所謂“盜版”的漩渦,但是這些矛盾糾結,依然是其內在最本質的衝突。
除非迅雷不再是迅雷。作為迅雷忠實的用戶,迅雷的價值毋庸置疑。但從商業角度,迅雷要真正主流化,必須在用戶真正的內在需求和版權製度指引的方向,這兩極之間作出不可調和的選擇。在這個根本性的矛盾沒有解決之前,迅雷用任何發展壯大的商業模式進行轉型都隻能是權宜之計,都隻是增加營收方式的戰術問題。
因此,迅雷能夠順利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已經是一個奇跡。迅雷沒有做得更大更強,未免不是一件幸事,無論對於創始人還是廣大用戶。
迅雷事業的初衷和本質就是如此微妙和複雜。反思迅雷,不如超越商業模式,站到更高的層次上,站在人類曆史更長遠的角度去反思:互聯網是否就是中國創業發財暴富的一個工具而已?中國互聯網能否為全球互聯網精神和價值觀添磚加瓦?海盜灣的堅韌不拔,以及維基百科的不斷發展壯大,都在拷問我們: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價值體現是不是隻有商業化這一條路?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製度究竟應該如何變革,才能最大程度服務於人類的發展和進步?
可以說,放眼未來,今天的互聯網和今天的商業,都更加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