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美邦還將獨立運營了兩年之久的電商平台邦購網收回到上市公司體內。消費者可以登錄美邦的電子商務平台查看產品,並通過手機預約試衣。而且,店內還有店員代為完成相應的服裝搭配。不願拎著購買的衣服逛街,還可以網上下單,快遞到家裏。當然,也可以在網店直接下單,到實體店提貨。這是服裝行業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但對於中國零售業來說,已經不算是新概念了,O2O的另一個實踐者蘇寧也在高調講述類似的故事。
O2O的關鍵之處,是真正能夠吸引那些喜歡網購的人走出家門。周成建的辦法是將店鋪徹底重新裝修。杭州旗艦店是美邦首個被改造的店鋪,它現在變成了“中央車站風格”,大廳被改造成候車廳,試衣間被設計成列車車廂。這隻是其中一個,美邦計劃將每間體驗店設計成不同的風格,“一城一文化、一店一主題”。而每家店都設有書廊、咖啡吧以及花園露台等休閑設施,並提供免費Wi-Fi,方便顧客休息、上網。
這幅理想藍圖看上去很美,但在實踐中,卻真的成了理想。位於重慶解放碑的美邦O2O體驗店店長黃曦就曾稱:“兩年來,像O2O體驗店這種直營店一般不掙錢,都是為了做招牌。”
今年4月,美邦還推出了一款名為“有範”的App。在這裏,用戶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買到自己需要的服飾,還可以將喜歡的衣物進行搭配拚接,做出有時尚感的圖片,放在平台上分享。如果穿搭建議被人埋單,分享者還能獲得相應的收入分成。目前“有範”平台已與國外眾多品牌簽約,但與其他類似服務在下單時鏈接到第三方電商平台不同,“有範”平台由美邦獨立運營。但這款“有範”是否真的就贏得了顧客呢?似乎隻用一個數據,就足以讓美邦尷尬。從這款App目前展示的數據上看,阿迪達斯品牌上架的單品僅有116件,但其瀏覽數已經超過了90000次。相反,美邦以及旗下最受歡迎的子品牌ME&CITY共上架單品近4000件,瀏覽數卻僅有70000次。主客移位的尷尬,或許正是美邦在打出自己“互聯網+”模式之初,沒有想到的。對於品牌已經老化的美邦來說,如果指望這款App聚合品牌與用戶參與機製,能為美邦增強客戶黏性,帶動美邦自由產品的銷售,似乎不太現實。
打出“有範”這張牌,其實體現了美邦在內部革新中的思維轉變。然而,這依然沒有真正實現類似ZARA那樣發現潮流風向的定製感。美邦與核心消費人群90後之間的代溝還在不斷拉大。
尾大不掉
美邦依然在努力,隻是努力需要更多的錢。7月,美邦預計定增90億元以全力助推O2O之路。而在這90億元的用途規劃中,25億元將用於“智造”產業供應鏈平台的構建,60億元用於O2O全渠道平台建設,5億元用於建設互聯網大數據雲平台中心。其中的關鍵是“智造”,但美邦對此語焉不詳,似乎將通過大數據來衡量O2O全渠道平台反饋回來的用戶數據,更高速地了解時尚風向,並快速推進產品更新,實現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思維模式——快速迭代。
其實,這就是ZARA快時尚模式的互聯網表達,可智造該如何進行呢?對於一家銷售規模過百億元的公司來說,改變慣性並沒那麼容易。周成建從2011年便發現公司需要進行轉型,但直到2012年10月美邦才開始真正地調整。如何讓品牌更加清晰和聚焦成為美邦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