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 杜邦家族混亂中的新生(3 / 3)

對艾爾弗萊德來說,弄到1200萬美元並不容易,華爾街的大亨們不認識這個年輕人,不會借給他這麼一大筆錢。他必須找到幫手。艾爾弗萊德想到了堂兄托馬斯·科爾曼·杜邦。

科爾曼的父親沒有在杜邦公司任職,而是經營著一家煤礦,科爾曼畢業後便進入父親的煤礦工作。1900年,科爾曼到特拉華州的威明頓搞起了房地產。艾爾弗萊德對科爾曼說,想合夥買下杜邦公司。科爾曼對此很感興趣,但他提出要擔任董事長。此時,艾爾弗萊德已別無他法,隻好答應。當年無奈離開杜邦公司,讓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備感心酸,他沒想到如今要以股東的身份回到家鄉。

科爾曼雖然富有,但也很難馬上拿出1200萬美元現錢。三人商量後,決定再加800萬美元,以2000萬美元為額度支付股東利息。

三兄弟首先找到亨利·阿爾傑農·杜邦,他對這種支付方式很感興趣,畢竟這麼一大筆錢放在家裏太可惜,不如直接收利息。而且資產比預期高了三分之二,這是個很大的誘惑。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艾爾弗萊德三人的才能,不會讓自己的錢打水漂。亨利·阿爾傑農·杜邦同意後,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其他股東也都同意了這個方案。

1902年,召開股東大會後,雙方簽訂收購協議,從此,杜邦公司就屬於艾爾弗萊德兄弟三人了。托馬斯·科爾曼·杜邦擔任總裁,艾爾弗萊德·杜邦擔任副總裁,皮埃爾·塞繆爾·杜邦擔任財務主管。他們就是日後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杜邦“中興三巨頭。”

杜邦的新生到特拉華州後,三兄弟重新整理了杜邦公司所有賬目,發現公司現金賬戶、股票、其他流動資產、不動產估值等加起來,約有4000萬美元。三兄弟知道自己得到杜邦公司絕對賺了,但沒想到賺了這麼多。兄弟三人將總部遷出了白蘭地河畔,搬進了威明頓城一座8層樓高的大廈中。從此,白蘭地河畔的工廠隻是杜邦公司生產地之一,不再是杜邦公司的核心了。在威明頓總部,新杜邦公司高層召開了第一次董事會議,商討公司的發展方向。三兄弟的眼光並未局限在火藥上,而放到了非炸藥產品上。杜邦公司將以一個全新的姿態麵對市場。但要想幹點“副業”,他們先要“統治”火藥產業。在他們麵前第一個阻礙,恰是曾幫杜邦公司登上又一高峰的美國火藥製造協會。從前,杜邦公司通過這個協會控製全美火藥,如今,已經完成曆史使命的它,對杜邦公司來說,更多的是掣肘。必須將其摧毀,才能更進一步。但這絕非易事。

火藥協會中另一巨頭哈薩德火藥公司,在名義上掌握在杜邦手裏,但哈薩德公司的大權其實在掌握了其三分之二股份的18家子公司手中。其中13家處於杜邦公司控製下,另外5家則受命於拉夫林·蘭德公司。

想將火藥協會單一化,必須將拉夫林·蘭德火藥公司和哈薩德公司徹底拿下。由於哈薩德火藥公司主要是杜邦公司和拉夫林·蘭德公司持股,所以,隻要將拉夫林·蘭德火藥公司吞下,事情就簡單多了。

科爾曼說服拉夫林·蘭德火藥公司的最大股東約翰·L·賴克,將他手中的股票換成了價值更高的杜邦公司的股票。擺在三兄弟麵前的複雜股份問題迎刃而解。

這時的杜邦,已經控製了全美五十多家聯號公司,並將它們合並成了杜邦國際公司。同時,他們付出24萬美元,成功擺脫了火藥協會,讓火藥協會成了一個空殼。經過這一係列動作,杜邦公司徹底控製了美國火藥業。

之後,三兄弟開始了他們的“偉大”計劃。

1903年建立美國最早工業實驗室之一的東部實驗室;同年在白蘭地河畔老火藥廠邊建起中央實驗站,擴大公司產品品類;1904年開始生產清漆和其他非炸藥類產品;1923年,成立杜邦玻璃紙有限公司;1935年發明尼龍;1942年負責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享有關於研究與製造原子彈的所有技術……

杜邦家族的長輩們曾因家族“後繼無人”,而想將公司廉價出售,但“中興三兄弟”卻用事實說明,杜邦家族依然人才濟濟。在三兄弟的領導下,杜邦公司從一個將被出售的純火藥企業,開始了成長為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多樣化企業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