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 銷售如何“報好價”(2 / 3)

可選方案報價法:區間差異化壟斷

在實際的工作中,根據采購文件要求中有無可選方案及明確要求,我們可因地製宜做出不同的方案和不同的報價。即在原定方案之外再做一個備用方案。這樣,我們就有兩個價格,價格覆蓋麵就廣泛一點,使自己的產品價格能更大程度地契合客戶的采購心理價位。不僅如此,多一套方案也顯得我們為客戶考慮得更周全,更加吸引客戶,爭取對我方有利的因素。

可選方案報價法在手機行業運用得極為廣泛。比如蘋果手機,同一款iPhone6,它就以內存的不同,分為16G、64G、128G三個價格方案,以此來俘獲盡可能多的目標客戶人群。華為在銷售Mate7手機時,也是采取了可選方案價格的策略。它分高配版和標配版,兩版的差異隻是內存的不同,標配版是16G內存,高配版是32G內存。華為這樣的價格策略,僅僅是把同一款手機裏的上百個零部件單獨列出來,分別列舉出它們的差異。然後把這個差異表現為整機價格的差異,形成價格的上下區間,以此來籠絡盡可能多的用戶群。

不平衡報價法:增強客戶信任

在總價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選擇把產品常規、通用的零部件以低價的方式報出來,而對那些特殊結構、特殊工藝、專利產品等不具備價格可比性的零部件進行價格抬高。由於這個方法把客戶能做市場詢價的常規產品放在了一個低價合理的位置。因此能讓客戶感覺到自己的價廉物美,讓客戶感覺我們的報價不虛誇,從而得到客戶的信任。在銷售的實戰裏,這個報價法是有經驗的銷售高手最常使用的。但它需要銷售員對產品性能、技術、工藝、生產、同行產品品質、價位等都非常熟悉,給人的印象是專家以公正的立場進行產品報價。在銷售時,銷售員的言行千萬不能浮誇,甚至虛假,否則客戶在進行市場調查後發現,事實情況和銷售員的介紹有出入時,將削弱自身的競爭力,最終導致客戶的不信任。

意外降價法:價低質更高

在客戶的購買心理中,“感覺上占了便宜”的購買心理是一個重要的成交因素。因為客戶一般都樂意購買自己認為物美價廉的產品。實際上,客戶對“便宜”的理解並不僅僅局限在價格的低廉上。一般而言,消費者對產品技術層麵的知識很有限,對產品的價值並不能真正清晰地認知,他們隻會從產品的品牌宣傳上判定產品的價格。比如,某客戶一直認為寶馬車是一款高價值的車,價格也應該非常昂貴。所以,如果寶馬車打折,降到和同配置的其他品牌車價格一樣時,那寶馬車的這個潛在消費者就會認為是“占了便宜”,從而堅定購買決心。在銷售的客戶拜訪中,我們銷售員經常向客戶宣傳、塑造自己的產品是市場的“領導者”。他們總是試圖在客戶的心中樹立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試圖給客戶“既然質量是優質的,那價格也應該高昂”的心理暗示。但在實際成交中,我們的價位則應該根據情況,針對客戶的預算進行適當下浮,給客戶一種“占便宜”的感覺,從而刺激客戶的購買欲望。

在銷售實戰中,我們有經驗的銷售員往往在客戶的前期報價時,會適當把自己的產品價格報高,在客戶心中豎起一個高質高價的印象。但在投標截止時,在真正的成交談判中,我方突然將總價下浮若幹個百分點。這樣讓客戶有“占了便宜”的感覺,從而刺激成交。這個報價方法除了刺激成交外,還可以防範競爭對手對我們價格上的試探。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商戰中,每個銷售員都最大努力地去刺探競爭對手們的價格,從而為自己的報價提供參照。所以“突然降價法”可以迷惑那些和客戶關係較好,且能從客戶那裏打探出我方報價的競爭對手們。

在一些市場領導型企業的銷售策略裏,突然性的降價法是擴大舊產品銷量和打壓競爭對手生存空間的重要手段。比如,2015年4月8日,當奢侈品牌香奈兒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將中國區的售價下浮20%後,上海某專賣店就掀起了排隊購買的熱潮。巨頭的降價必然強迫那些定位追隨的企業也隨之降價。這樣,在提高自己產品銷量的同時,也打壓了競爭對手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