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 別把互聯網當工具(3 / 3)

我投了四川一家公司叫“兼職地帶”,十分鍾可以在全國幫你找到10000名大學生打工。比如周末要做電子產品的營銷,我把各個學校做電子學專業的大學生引進來,程序員、文案、模特都有。大學生現在也開始打工,喜歡什麼樣的職業填一個表,這就是做人人經濟的模式。如果有人需要臨時大學生,馬上上網一發,各個城市的人都會來參加,類似於Uber的打車模式。

萬物互聯創新: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下一代不僅僅是互聯網的人人互聯,更多是萬物互聯。除了現在的穿戴設備,除了車聯網,智能家居,大家已經看到了更多創新的領域。我從美國出來,基本上看到穿戴設備已經開始普及,改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兩年之內,我敢打賭,每人至少會有三個智能穿戴裝備。當智能化方式達到一定程度,就把一個物體變成了一個互聯網中間的一個元素,而之前的五種商業模式,都可以應用到這裏來,它不僅是人的問題,還是產品的問題。現在的耳聾問題基本上解決了,讓聽力沒有了問題。未來的穿戴可能還會植入到體內,未來傳感的東西會植入到手中,可以把你的賬號、密碼都植入在裏麵。

傳統企業如何互聯網化?

傳統企業如何互聯網化,我建議的是四維一體模式。第一,一定要想盡各種辦法去參與。傳統企業考慮的是上遊跟下遊的關係,上遊怎麼把成本降低,下遊怎麼把渠道打通,想的是三點一線的線性商業模式。到互聯網不再談線性,而是把它作為環型商業模式。供應商是你的用戶,你的用戶也是你的客戶,並且把用戶變成你的股東;此外,你一定要自我參與,可以做一些天使投資來參與這種模式進行學習;第二,模式重構,這是“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東西;第三,文化重塑;第四,資本借力。

既然互聯網模式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東西,你的組織可能也是去中心化。以下幾個方麵可能與傳統觀念不太一致,但跟傳統觀念也是一種極大的碰撞。

第一,組織必須快速反應,學會先開槍後瞄準的戰術。現在互聯網那麼多用戶,在跟這麼多用戶談,的確沒有辦法把用戶定義清楚。因為你的視野永遠是狹窄的,井底之蛙看到的隻是井上那一片小天,所以先開槍後瞄準是一種大膽的嚐試,同時不要製定多於六個月的戰略。

第二,組織需要給“犯錯”空間,容錯和抗錯的能力要強。例如微信紅包,這個成功的產品後麵,騰訊死了將近幾十個產品。但是騰訊容許員工試錯,這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所以才有機會打造出微信紅包一樣的產品。微信紅包是馬化騰設計的嗎?不可能。是騰訊副總裁設計的嗎?不可能,連總經理都不會設計,它就是一個很小的產品經理設計,但是它能夠浮出來,一定是公司有容錯能力,才能使其脫穎而出。第三,建立完全獨立的部門創新機製。不要改變現有模式,如果你的企業到了一定規模,領導人首先理解這個理念,做一個獨立的部門來做創新。這個部門由你直接領導,不要與其他東西有任何的糾葛,它死也好,活也好,但一定是獨立的部門,或者是完全的體外發展,變成一個獨立公司的模式,盡量連辦公地點都分開。創新的東西很難在大公司裏活下來,所以最成功的模式是體外創新。第四,如果你有資本能力,可以直接通過收購和並購的方法來處理,甚至不要自己來做。如果你有資本借力,直接通過收購並購,完完全全可以靠外部公司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