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闖
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我個人的理解是,互聯網把整個信息的產業鏈上下遊模式全麵扁平化,無論從渠道商還是品牌商,最終是掙用戶的價值,把以前的線性的上、下、中遊模式變成以用戶為中心,重新分配資源,重新顛覆和分配產品的模式。現在京東、阿裏、淘寶做得基本上如此。
我創辦過好幾家互聯網企業,我們在做企業的時候,一定要關注一件事就是資本。以前企業家們總是不太看得起搞資本運作的人,認為企業是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因此更有分量。跟軟銀的孫正義打交道以後,我發現完全錯了,原來我們可以把賺到的錢放到銀行,銀行再把錢交給基金,基金再用資金去炒股票。
例如,微軟目前市值是2300億美元,年淨利潤達600億元,這個數字本來十分可觀,但亞馬遜去年全年虧本,但其估值是1800億美元,僅比微軟少三分之一不到,這就是資本市場嚴酷的現實。為什麼這些互聯網的價值,就比微軟這種純IT軟件公司的價值還要大?
五大商業模式重構重構模式一:網絡效應互聯網模式重構是什麼?第一個是網絡重構,互聯網就是上網,我們叫觸網,淘寶就是把義烏小商品市場搬到互聯網上;京東產生了B2C模式,把中關村賣電腦的商場搬到網上;小米則是產品模式……觸網以後,就產生了互聯網第一個效應即網絡效應。
什麼是網絡效應呢?就是這家企業的價值跟用戶數的平方呈正比。當騰訊在香港上市時,實在沒有利潤,連收入都沒有,怎麼上市呢?最後投行給出了一個公式,一個騰訊用戶值40美元,當時騰訊有1億用戶,也就是40億美元的估值。
重構模式二:互動粉絲效應
當網絡效應可以選出這麼多用戶數的時候,就會產生互動粉絲效應。當你的用戶數累積的時候,在你用戶中間一定能找到合適粉絲群。
以小米為例。小米今年三個季度手機銷售量居全國第一,但是這家企業卻沒有一個全國總代理,區域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甚至沒有一家門店,而且供應商、生產商也沒有,整個小米公司沒有一個銷售人員。小米的銷售是靠將近7000萬粉絲群體,也就是當他們粉絲成為銷售人員的時候,銷售成本大幅度下降,這就是互聯網做到的粉絲效應。這就是為什麼小米用四年時間做成了估值450億美元的一家公司。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公式,就是一個企業價值等於它的核心競爭力產品乘以用戶平方數,即E=MC2。
重構模式三:用戶規模效應
此種模式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當用戶數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在互聯網上無論線上線下都會有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擺脫競爭怎麼辦?隻有做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式,這是傳統企業做不到的。
當當網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網絡銷售書籍公司。現在京東和當當網互掐,每一本書都比當當低1塊錢。這種模式在互聯網裏麵的確有一個,我們叫做“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的模式。在互聯網上很難有讓垂直型電商長足生存的潛力,因為多點可以打單點。
重構模式四:O2O網絡效應
當網絡上形成這幾種商業模式以後,所有線上都會向線下導流。我去年就預言過,京東、阿裏巴巴一定會開線下店,做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又比如餓了麼,其日均訂單就有30萬個,覆蓋了200多個城市,年交易額達100億元。以前傳統的餐飲店找到黃金地段就賺錢了,而現在,無論你是不是黃金地段,更多的還要看線上線下的結合。現在由於像餓了麼這種O2O模式把線上線下結合以後,我們隻需要找一個很好地段的傳統模式變了,這就是O2O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