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 歡迎進入產品2.0時代(3 / 3)

有這樣一家企業,他們在為客戶提供的基於工程設計的服務組合中,服務產品竟高達20項,但是客戶沒有一項願意付費。我們經過仔細分析,竟然發現這20項服務中間,沒有明顯的具有獨特價值的內容,而客戶最為看重的核心服務與核心的工程設計軟件有關,而這些服務能力又不是這家企業所擁有的。因此服務創新中我們需要擺脫那種討好客戶的心理,應該直擊要害,如果我們沒有核心的技術或者核心的服務能力提供給客戶那要怎麼辦呢?沒有辦法,隻能認真去開發、去設計。

在產品2.0時代,服務作為產品的關鍵一環,也需要有特別明確的客戶價值體現,沒有增值的服務客戶是不會埋單的,這和沒有價值的產品,客戶不會購買是完全一個

道理,而指望用搭車的方式硬推給客戶,希望未來獲得收

益,這也是不切實的想法。很多企業的失敗經驗都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在消耗企業的資源,並且最終會耽誤企業進行服務轉型的時機。

大數據與產品如何交互融合

最後,信息技術必須和原有產品進行深度的融合,並

且開發出獨特的基於數據的功能,或者大數據的應用,這幾乎是今天所有逢人就提互聯網思維的人的口頭禪了。但是放眼望去,有幾個企業做出真正能夠獲得客戶青睞的大數據產品呢?幾乎很少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一浪勝似一浪的大數據鼓吹和浪潮,當落在企業的真正實踐中的時候,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將數據技術和原有的產品、原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數據業務的核心不在於數據本身,而在於如何描述原有的產品和功能。在這裏最核心的不是數據,而是駕馭數據的算法,或者說是將原有的物理產品進行重新數字化和數字解構的算法語言。

今天在傳統產業和信息產業中間,依舊有一個巨大的鴻溝,那就是對傳統產業的方法論、流程和工程模型的數字化,或者叫算法化的技能鴻溝。不僅在工業領域,甚至在醫療衛生領域,這也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金礦。直方大創新中心正在孵化的一個中醫脈診項目,其基礎就是對傳統中醫經典《脈經》中,多達24種的脈象的診斷進行數字化建模。如果運用大數據人員的所謂機器學習和機器建模的方式,不僅是非常低效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運用過去幾千年來所積累的經驗和智慧。而這些經驗和智慧隻要進行算法的重新設計和解讀,就可以達到極其高效的利用。因此真正的大數據突破和同傳統產業的整合,需要的是開發原有產品技術的工程人員深諳數據技術,誰能率先突破這一壁壘,誰就能在各個細分的行業裏麵占據領先的地位。

在產品2.0時代,沒有數據能力的產品將像缺了一隻翅膀的飛鳥無法飛得更高,而那些可以將數據和傳統產業進行深度整合,並且開發出新的服務模式的企業,有望獲得質的飛躍和突破。

以上三點,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思考和應用,將有助於我們在這個正在到來的產品2.0時代做得與眾不同,也讓我們在這個步入新常態的產品時代,找到新的競爭利器。遺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這一點,可喜的是,了解這些並且願意快速付諸行動的企業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