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心境的主人
內養篇
作者:王濤
人生能否成功,事業能否成功,決定性的因素是一個人有沒有自主意識。
自主性表示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人們借助於各種實踐活動,實行自覺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製,喚醒自身沉睡的生理、心理的潛能,有效地約束自己的情感和意誌,促使自身特性和需要與環境條件相適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獨立地思考,在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密切配合下自主地行動。
自主性是人的一種基本屬性,是主體發揮其能動性、創造性的前提。人之所以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就因為人是自主、自由的存在物。人隻有作為一個自由的人,才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一旦被某種信條、陳規陋習或強權所束縛,被當作一種馴服的工具,就失去了自己的創造力。隻有當活動者把自己的活動看作是自主活動時,他才可能煥發熱情,增強事業心。反之,如果活動者對於自己的活動不能自主,他就會對這種活動及其結果漠不關心,無動於衷。人的自主,甚至可以指向人自身的生理、心理過程。心境可以使人的其他一切體驗和活動都染上情緒色彩,形成比較穩定的、能夠持續一定時間的情緒狀態。
一個能夠調節自身心境的人,也大多是能夠生活得比較愉快的人。善於用頑強的意誌、樂觀的人生態度調節人生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對工作成敗、健康狀況的變化的承受能力也較大。
激情平時處於休眠狀態,一旦受到激發便會掀起情感的浪濤。我們並不一概地排斥激情,但失去控製的激情往往造成不良後果,因為它有悖於人的理性。古往今來,有不少人在人生關鍵時刻意氣用事,做出蠢事,鑄下了大錯,所以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人生經驗的總結。
意誌力強的人,可以強製性地控製自己激烈的情緒。人對激情的控製力,表明人的精神、意誌力可以改善人的某些生理特性。因為人處於暴怒、狂喜、悲痛或恐怖等激情狀態時,機體內部及外表形態都會發生一係列複雜的明顯的變化。在這種激情狀態下,人的思維會發生混亂,舉止失態;更甚者則可能恣意放縱,走向極端。因此,做心境的主人,是人的自主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人的自主性集中地表現在人的自我選擇、自我塑造、自我實現上。選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地大量地出現。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處在選擇和決斷之中,而且人類文明越是發展,社會越是進步,選擇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越突出。英國著名曆史學家湯因比說:“對人類事務的任何研究都必然帶有選擇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是人所無法回避的。在各種可能性中,選擇一種可能性是一種選擇,不作任何選擇本身也是一種選擇;自覺自主地做出選擇是一種選擇,放棄自主性、任人擺布、唯命是從或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選擇是人生的必然。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在麵臨相同的選擇餘地時,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果。從社會曆史的發展來看,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受自然和社會的客觀條件的限製較多,在很多地方表現為無法選擇或選擇的餘地很小。而在現代社會,人們麵對的選擇餘地非常廣闊,同時選擇本身有一個好壞問題。現代社會一方麵高度分化,另一方麵又高度綜合,一個不會選擇或者在選擇時缺乏敏銳判斷力的人,將一事無成。
人的選擇能力首先是指人在選擇中的判斷力。真正自由的選擇必須建立在正確認識客觀必然性的基礎之上。一般說來,人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越是深刻、全麵和準確,他所做的選擇也就越正確,越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本人也就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