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是疾步過後的過渡姿勢和虎踐的躥躍動作,其眼神也是隨勢而動。過渡動作中,眼睛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及周邊環境,不能有絲毫的怠懈。在追趕、踐躥的過程中,手眼一致,進中有防,眼睛要提前觀察到適當的落勢位置,以便隨機應變。
第三階段出橫拳打擊階段,眼光要用到打擊之前,提前觀察好我落腳的位置以及對方離我落腳位置的方位,還要看到對方的招勢。出橫拳是一拳一掌,為什麼要用一拳一掌?其實就是提前為看不到的臨時變化而做準備,這也是其他拳法所不及的。
總之,青龍出水的眼法跟一般拳法不一樣,整動過程中起伏節奏比較大,前後距離長,手法多變,各勢的要求又不同,所以眼睛就不能停留在一個位置上,要隨姿勢的變化而變化。
2 手法
青龍出水是複合式結構,隨著動作的多樣化手法也各不一樣。第一階段中的起手及雲手,起手要手雙手掌相互向裏畫弧,這是其他拳法中沒有的。雙手向內畫弧圈,低則於腹部中側,高則門前用攻,多是向外格攔,低則格打撩陰,胸腹部位除手法能撩陰以外,還有黑虎掏心的功能。高勢時除下撩陰外,中行可以使用頂肘,上行可以用橫肘,兩邊可以使用立圓單把。向裏撩化還有個好處,可以順手牽羊,翻手即用,高勢用迎麵單把,低勢可以使用白馬臥蹄,變化多樣。
再看第二階段過渡動作和踐躥姿勢,其中手法更為別致。過渡姿勢似有騎馬問路之勢,手法處於靜而不發、張而不弛之狀。馬踏虎踐中,雙手空中接遞,前(右)手為陽,後(左)手為陰,霹靂落下,前(左)手為陽,後(右)手為陰,手法陰陽變化快如雷電,空中跳躍時手之撩插賽鋼釘,前手為主艦,後手護航,這種大起大落在空中融洽施展手法,也是它區別於其他拳法的標誌之一。
第三階段中的起而豁斬的手法,更是別出一格。其手法如連珠,起勢豁打,勢為弧形,雙手共起威力無比,其中變化視勢而行。如對方不備,我雙手斬之;對方警覺,我一手防守,另一手進攻,在起而沒動之前就做好了應付各種不測的準備,這也是其他拳法中罕見的。
3 身法
青龍出水的身法特點是:疾步周身活,踐躥身閃爍,守勢猴尋路,攻勢難應戳。
疾步周身活。前打一丈,疾步踐躥。疾步引起了周身的身法,其步活、胯送、腰擰、肩橫,是其他拳法身法中少有的。隨著步法的活動疾走,胯部圓活,身腰圓活,肩部圓活,隨著胯往前、往下、往左、往右、往上的橢圓形循環運轉,隨著腰前後、左右、上下的擰旋,隨著肩頭雙向的前後、左右、上下的盤旋,其肘也活,其步也活,整個身軀圓活,這種圓活也是其他拳法罕見的。
踐躥身閃爍。疾步踐躥出橫拳,這是身法在疾步踐躥中的展現。在疾步存意、存氣、存力的基礎上,往上往前踐躥騰空而起,在空中的造型像閃電一樣一瞬即逝,顯示了青龍見首不見尾的形象,展現了青龍將要出水時的飛騰跳躍,如果沒有疾步踐躥的配合,要在空中塑造出青龍出水這把拳的特有形態、動態是不可能的。
守勢猴尋路。青龍出水中有一勢很像猴尋路,其身法如捆似守,兩肘貼於脅,兩手貼於小腹根底及腿膝關節處,身體斜形,眼前望。這時靜中藏動,陰中藏陽,正是存氣、存意、存力之際,其勢三尖相照、三彎相套、三心實、三意相連,這種姿勢內容也是其他拳勢中沒有的,其形象瞬間似問路,實則隨機而發,騰躍而起。守勢猴尋路的姿勢也是青龍出水的身法之一。
攻勢難應戳。青龍出水勢攻擊力強,屬於猛打硬衝、跟進跟打之類的身法,從疾步中可以看出來,雙手的反向循環,後勢的馬踏虎踐,以及最後的豁打雙衝拳,都勢不可擋,有戰無不勝之慨,又有無堅不摧之勢,其中身法多樣變化,其動法大起大落,其三節、三彎、四梢、六合的發動和使用,是其他拳法中不多見的,尤其是內中的相互配合和抖發、寸發,堪稱拳法身法中的一絕。
三、青龍出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