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極拳鬆沉勁的修煉(1 / 2)

太極拳鬆沉勁的修煉

太極篇

作者:耿向林

鬆沉勁是太極拳的基礎勁,它就像高樓的地基一樣重要,練太極拳者必須下苦功練好。關於修煉鬆沉勁,我的體會如下。

一、練好鬆功是修煉鬆沉勁的基礎

鬆功是太極拳的入門功夫。凡練太極拳者都講放鬆,但有的人隻是嘴上說鬆、樣子像鬆,實際卻沒有鬆。這些人沒有真正的鬆,所以也不會有真正的沉。隻有鬆了,才能通;隻有通了,才能順暢地沉。太極拳的鬆從形體來說,是皮肉鬆、肌腱鬆、關節鬆、五髒六腑鬆。形體的鬆是心鬆、意鬆的前提。隻有心鬆意鬆,才能神經鬆、經絡鬆、血管鬆,引導形體鬆。太極拳的鬆是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無處不包的徹底的鬆,隻有鬆淨、鬆透,全身經絡、形體才能徹底打通。尤其關節的放鬆至關重要,大關節先練鬆,小關節也要鬆,節節放鬆,隻有這樣才能上下通透、節節貫穿,像疏通的管道。隻有這樣內氣才能順暢運行,從上到下一通到底,通到腳下湧泉,鬆沉勁自然形成。如果有一處不鬆,就會形成關卡,必然阻斷鬆沉勁的下沉。

修煉鬆功的方法,一是以意導鬆,意到氣到,氣到形鬆,意念關節、肌腱、周身放長、放大。久而久之,周身像剛烤好的麵包膨鬆飽滿。二是刻苦修煉基本功,這樣可以加速放鬆進程,尤其是關節的放鬆。至於具體功法,各門派都有很好的方法,網絡上也有很多介紹,例如肩胯放鬆的方法等等,在此不贅述。但是,放鬆不是一朝一夕短時間就能完成的,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有脫胎換骨、不怕吃苦的精神。鬆、通是有層次的,層層遞進,隻有通過修煉才能逐步達到上乘功夫。老師說,練到老鬆到老,鬆到一無所有是真功。

二、循序漸進是練好鬆沉勁的方法

在修煉鬆功的基礎上,必須按一定步驟、循序漸進地修煉沉勁,隻有這樣才能逐步修煉出上乘的鬆沉勁。

1“懸臂功”起步,找到兩臂鬆沉的感覺

(1)兩腳開立同肩寬,立身中正,周身放鬆,思想入靜,找到無極樁鬆靜的感覺後,自然向前彎腰90度,兩臂自然在體前下垂,意念兩臂從肩關節脫開,然後腰胯左右擺動或轉動,帶動兩臂像鍾擺一樣自由擺動或遊蕩。兩臂隻靠重量下垂,絲毫不用力,要用意細細體認兩掌發脹、兩臂像灌了鉛一樣向下沉墜的感覺。

(2)當有了明顯的沉重感覺後,兩臂鬆垂,保持沉重感,慢慢起身。起身後仍要靜心體認兩臂鬆沉的感覺。如果起身後感覺不明顯了,就再彎腰找感覺,找到感覺後再起身。

(3)感覺明顯後,可進一步用太極拳起勢中兩臂起落的動作體會兩臂鬆沉的感覺。每一動可單獨練,也可連起來練,練習時間長短根據情況自己掌握。初練時感覺不明顯,時間可適當長一些;感覺明顯了,練數分鍾後即可收功。收功時意念收功,兩掌相疊,按於肚臍並正反揉按各3圈。

2“站樁功”擴展,體會全身鬆沉的感覺

(1)身形:兩腳開立稍寬於肩,鬆靜站立,百會虛虛上領,下頦微內收,頸項鬆直,鬆肩虛腋,寬胸圓背,命門後突,斂臀圓襠,屈膝微蹲,兩膝微內扣,兩腳平行,五趾舒展,腳掌平鋪地麵,兩臂體前舉起似抱球狀,兩手與肩同高,兩肘下垂低於手肩,肘彎大於90度。為了便於入靜,二目可以輕輕閉合,全身從頭到腳依次放鬆。

(2)意念:用意找出“掛臂功”兩臂鬆沉的感覺,逐步把這種感覺擴大到全身,細心體會鬆沉的感覺。方法是從頭麵開始,逐節下沉。意念頭麵肌肉與骨脫開,像掛在架子上的肉一樣下墜,頸部肌肉下墜,兩肩、兩臂肌肉下墜,胸背肌肉下墜,腰腹肌肉下墜,兩胯、兩腿肌肉下墜,兩踝、兩腳放大、放鬆,肌肉下墜並接氣下行。如此反複用意念導引,速度要慢,要靜心找感覺。開始修煉時感覺不明顯,修煉日久慢慢會感覺肌肉像離骨而因重量自然下墜,從而感覺到自身體重,內氣像水流、氣流一樣從頭經全身慢慢流下,直到腳底湧泉穴。

(3)收功:每次站樁10~30分鍾後,意念收功,兩掌體前捧氣灌頂,中指相接體前下按,內氣隨掌下行至丹田,兩掌相疊,揉按肚臍,正反各3圈,兩目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