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白眉拳之特點
少林篇
作者:黃誌軍
白眉拳相傳由少林高手白眉所創,現已成為南派名門。而陳君俠先生在廣東西江所傳的白眉拳——西江白眉拳,更是其中精品,技法獨特,簡練實用。
西江白眉拳,剛柔相濟,內外兼修,集多派武術之長,涵括了“兩儀、三形、四標、五向、五行、六合、六勁、八勢”等要訣,是拳功一體的拳法。
一、要訣精解
1兩儀
“兩儀”為來迎去送,是因勢而謀、借勢為主的應敵法則。
“來迎”指遇敵迎其攻勢而上,采取“引進落空”的方法予以化解。
“去送”指敵退縮我則順勢用“順水推舟”的方法向其攻擊發勁。
2三形
“三形”為身、手、步形態,即圓、扁、薄。
“圓”指動作圓滑,就手法而言,以短手為主,柔勁為外,攻則直取,守則圓滑,隨機應變,循環不已。
“扁”是以形取意,指頂平、肩垂、收胸、藏腹、斂髖,即如猴胸、豹頭、虎背、龍腰等,將身體內縮以減少對敵空間,使身體轉動矯捷,以適應攻防的需要。
“薄”是指運用靈活多變的步法迫近敵身,強威其勢,逼其進退之餘地,使其變實為虛,所謂“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常薄敵身,待機而發”。
3四標
“四標”為內勁,又叫“四運”或“四象”,即吞、吐、浮、沉。
“吞”是吸納、含蓄的意思,表現在身形上,身未退而胸裏折,藏身裹體為吞;表現在勁力方麵,則是拉勁和抽勁。“吞”主守,是避實擊虛、消力化勢的方法。運用時要有氣吞山河、盡攝己中之勢,方能化勁於無形。
“吐”是向外發放的意思,往往要借助蹬地擰腰之勢以助勁。“吐”主攻,運用時要快如閃電。
“浮”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虛勢,如空中飄毛,水中浮萍;二是指實勢,即隨動作需要,腰直而挺,發出向上升托之勁,如大浪之掀舟。
“沉”是指向下沉降的意思:在身形上表現為腰臀鬆落,氣沉丹田;在勁力方麵則表現為向下按壓之勁,運用時如泰山壓頂及中流砥柱矗立之勢。
4五向
“五向”指五個方向,即上、下、左、右、中。除此之外,尚有上下與左右四斜角,合起來共九個方向,在發手或轉形時須密切留意。
5五行
“五行”為用勁之方式,即剛、柔、輕、迅、重。所謂剛摧破堅,柔綿不斷,輕避受力,重難動搖,迅爆強勁。
6六合
“六合”是指上、下、左、右、前、後六麵相合,內外合一的整體之合。
7六勁
“六勁”為發勁之身體配合,即踝、膝、胯、肩、肘、腕六個部位,出勢發手要求六部勁力貫通,發出整體之力。
8八式
“八式”為步法結合手形攻擊防守的方式。
“鞭”:靈巧斜撇;“割”:手似抽刀斷水;“挽”:所謂力挽狂瀾;“撞”:用肘撞之;“彈”:勁發似弓;“索”:纏繞抽吞;“盤”:避實擊虛;“衝”:直破中上。
二、主要特點
1剛柔並濟、勁力為先
西江白眉拳化蠻力為勁功,重內勁修煉,且拳勢凶悍,氣勢雄厚,“出手如雷擊,勁發似放箭”,講究“勁從心內發,力從腰馬生”。
其勁力在外多表現為彈抖勁和爆炸勁。這兩種勁均是蓄而後發,從內而出,集全身功力於一點,一觸即發,如炸藥爆發,其發也速,其去也疾,其勢也猛,其力也透,威力無窮。發勁時,力生腳趾,氣發丹田。做到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形隨氣走,勁隨意出,將全身的潛力充分調動起來,借助踝、膝、胯、肩、肘、腕諸關節的聯動及身體的閃、轉、疊、扭的協調配合,於刹那間進發而出,如放電一般,在瞬間爆發出強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