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 認真玩的煉金術士
聚焦
作者:蘇舒
編輯 _ 歐陽婷 撰文_ 蘇舒 美編 _吳煒
很多人知道原研哉,是從無印良品這個品牌開始的,人們被它返璞歸真、簡單生活的哲學觀所吸引,而作為該品牌的藝術總監,原研哉已經是日本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之一。
出生於1958年的原研哉稱他的設計之路充滿著“偶然性”。當年隻是很偶然地考進美術大學,又跟隨直覺在純藝術與設計之間選擇了學習設計,並未想過要成為一名設計師的原研哉,現在卻成了日本繼田中一光等老一輩設計師之後新一代日本設計師的代表。
在大學時代,他曾經有幸在高田修也、石岡瑛子事務所工作,1983年獲得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碩士學位之後,他便進入日本設計中心,開始了設計師生涯。“當時大家都因憧憬設計師的職業而學設計,但我隻是對於設計這門學問有興趣,我喜歡的不是設計製作作品,而是研究設計本身。”
雖然被稱作當下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設計師,寫過多本關於設計理念的書,但時至今日,他也仍然抱著這樣的態度——設計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問,而且在今後會成為越來越被社會所需要的一門教養。
實際上,作為設計師,原研哉的這條路開始並非順利,35歲時的他曾經設計過華歌爾的內衣美女月曆;他曾是設計師石岡瑛子身邊成績最差的助手;曾因為害怕設計的咖啡罐包裝出錯,而校稿四十次……
白的對立麵不是黑
埃因霍溫設計學院主席李·埃德爾庫特曾這樣形容原研哉:“他是個有個性的人,高個子,有著嚴苛、精準的好品位。他是無年齡的。他的行為舉止如同一劑鎮靜劑。穿著神甫般黑色、簡潔而剪裁絕佳的衣服,或是在周末像個和尚般身著棉帽外套與鬆緊長睡褲。他是那種惹人注目的人,銳利而洞察一切的鷹眼從睿智的圓形鏡片後麵觀察世界。”
出現在新書發布會、展覽現場、設計沙龍上的原研哉,給人的正是這樣的印象。他不僅用他的“鷹眼”觀察著世界,也在用他的創意改變著這個世界。
要說到他最喜歡的設計元素,那無疑就是“白”。原研哉認為以“白”為背景可以凸顯事物的本質,還包含一種似有似無的抽象概念。他有一整套有關白的解說,“它的對立麵不是黑,而是將一切混同起來的灰,因為空白,不含一絲雜物,所以在呈現時才有著最多的表達。”有人質疑這是他的“刻意”行為,原研哉解釋:“越是容易髒的素材,我反而要用它,這是我在設計過程中發現的一個亮點。”
在諸多的以“白”為標誌的設計作品中,他個人最喜歡的是為日本山口縣的梅田醫院設計的標誌。這所醫院是一所產科和小兒科專科醫院,為它做建築設計的是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事後,他介紹原研哉來設計醫院的標識係統。這次設計,原研哉把所有的標識都做成了布,他嚐試用白色棉布作為整間醫院的標誌係統,把所有的房間號和提示信息用絲網印刷到白布上,再固定在牆壁和天花板上。
“來這裏的大多人不是‘病人’,而是孕婦或者哺乳期的母親,我想製造一種宜人的空間。白布比其他材質更能突出柔和的氣氛,而且將這些標誌做成襪子、床單形狀,可以隨時脫下來清洗。”擅長比喻形容的原研哉用酒店作為例子,“五星級餐廳的餐桌布為什麼總選擇白色,因為稍有油膩沾上就會很髒,但如果它始終保持幹淨的話,人們就認為這是一個一流的餐廳。醫院也是同樣,保持白色的清潔可以傳遞給客人幹淨的信息。”最終,白色棉布做成這些標識,並且可以方便拆裝,為產前產後到這裏的女性帶來了極強的心理安慰。原研哉反複強調:“我雖然是從事設計工作的,但是我的設計不是‘物’,而是‘事’。”
1998年,原研哉應邀設計長野冬奧會開閉幕式的節目冊。接到邀請時,雖然是一項極小的設計項目,但原研哉也反複思考,怎樣才能突出冬季。他想到自己童年時踏雪的經曆:腳踩在鬆軟的雪地上,腳印竟然變成半透明的,一直滲透到黑色的泥土裏,給漫無邊際的留下一串串記號。 他想讓觀眾觸摸到節目冊有類似的記憶,便讓半透明的文字凹在雪白蓬鬆的紙麵上,這個作品被原研哉稱為“冰雪紙”。
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去探索設計的本質,這也是原研哉在2000年發起的“re-design”日常生活再設計展覽的初衷。那一年,他召集了35位活躍在日本設計界的創意人,對已經存在的生活物品進行再設計,涉及的物品包括茶包、火柴、手紙、捕蟑盒、尿不濕、圖章……這些司空見慣的物品都以全新而截然不同的麵貌出現。建築師阪茂設計了方形紙管的衛生紙,拉紙時不如圓紙管順暢,他告訴人們原本被拉出的紙比實際需要的多;隈研吾用膠帶做了捕蟑盒,這種膠帶可以被折成一根方管,可以放置在櫥櫃縫隙等蟑螂出沒的地方。這場展覽後來在全世界巡展,“再度設計”的作品獲得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