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折扣活動期間的物流服務分流體係構建探析
物流研究
作者:陳博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基於網絡信息平台的電子商務零售產業異軍突起,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但隨著電商營銷規模的擴大以及其折扣活動期間的業務量劇增,由於大部分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而物流業的供給彈性小,導致物流服務業受到嚴重製約。文章分析了物流業發展所麵臨的體係較為混亂、物流供應鏈缺乏完備性、電商物流“最後一百米”問題等,提出建立完備的物流服務分流體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和細化、完善物流分流體係的軟件部分等措施,以推動物流產業發展。
關鍵詞:電商折扣期 物流服務 彈性 分流
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基於網絡信息平台的電子商務零售產業異軍突起,逐漸成為各國的強勢產業,同時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3)》提出:“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02億人。”電子商務產業的壯大,必然增加了商品流通範圍和數量的擴張,因此與之得到相應發展的、被經濟學家成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業引起了廣泛關注。物流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隨著電商營銷規模的擴大以及其折扣活動期間的業務量劇增而導致物流產業出現的瓶頸問題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難題。本文基於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總額及物流企業經營情況,分析了電商折扣活動期間物流體係的瓶頸問題,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電子商務及物流服務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絡的逐漸普及,網購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一種購物方式,商貿流通日益頻繁導致物流服務業的迅速騰起和較為迅速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包括B2B電子商務和網絡零售市場交易等在內的市場交易額從2009年3.7萬億增加至2013年的10.2萬億元,總交易額以及零售交易規模呈現增長趨勢,但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交易總額的同比增幅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如在2012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為7.85萬億元,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3205億元,同比增長67.7%;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額為10.2萬億元,同比增長29.9%,其中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1.89萬億元,同比增長42.8%;隨著電子商務不斷發展,作為網絡銷售的配套設施之一,我國的物流業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從我國相關部門對物流業的數據調查顯示,物流企業業務收入繼續增加,但其業務量及其收入增幅減小,呈現“增提增速放緩、結構優化”的基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規模效應迫使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高。
電商折扣活動期間物流體係的瓶頸問題
電子商務與物流業能夠較好地整合資源、搭建現代化的消費平台,從而提高綜合競爭力,促使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但隨著電子商務產業的不斷擴張,必然引起巨大的物資流動,也就必然帶來物流業務量的增加。雖然物流業能夠進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流動和集聚,從而促進信息產業、金融業等產業的發展。無論是B2B模式或B2C等電子零售產業,均容易受到特殊節日的商家折扣活動的影響,導致物流業在不同的時間內的需求發生變化,對物流運輸業帶來了挑戰。
(一)產品彈性大而物流供給彈性相對較小
由於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麵對電商的折扣,導致消費者的需求高漲,在2013年光棍節淘寶交易額在55秒內突破了1億元,38分鍾便達到了50億的交易額,這不僅對應了零售行業的收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物流的業務量的巨大,2013年350.19億銷售額對應了1.88億的訂單,意味著物流增加了1.88億的業務量,但物流的供給彈性較小。麵對電商折扣期劇增的物流量,因其供給彈性小,物流服務業的工作人員和快遞速度不能迅速做出調整,導致物流企業的貨物堆積。
(二)電商折扣期物流體係較為混亂且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
隨著電子商務業務的不斷擴展,物流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但物流體係問題成為當今的難題,物流終端通常表現為一對多的派送特征,快遞人員通常以三輪車等聚集學校、小區、公司門口,電話通知顧客在什麼時間領取快遞。在十一、五一等特殊節日的打折活動作為電商的最佳營銷手段之一,尤其在“雙十一”光棍節時(2011年11月1日阿裏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曾向國家商標局提出注冊“雙十一”商標注冊申請,並於2012年9月審核通過。)進行的折扣促銷活動,由於消費者對價格變動較為敏感,引導消費者過度消費,導致交易額劇增,同時帶來物流劇增的業務量,麵對缺乏終端體係建設的物流,必然導致物流終端的堆積與堵塞,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問題存在的根源在於物流體係不夠健全,伸縮性、應急能力較小,導致電商折扣期間物流不能迅速跟上服務。另外,我國物流產業本基於電子商務極快發展起來,但在自身的發展上並未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整個產業信息化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