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城市配送主體與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1 / 3)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城市配送主體與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

物流研究

作者:王珂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如今城市配送對一個城市物流發展來說地位愈加重要,可以說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在城市中組織的配送活動,無法避免對城市環境和社會的一些損害或者衝突,有外部不經濟性的一麵,本文提出了城市配送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並將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加以運用。首先,對城市配送主體與利益相關者博弈進行分析,對各主體的作用分析得知,在市場機製的作用下,企業的力量不足以支撐整個配送體係的良好運轉,政府幹預作為最主要輔助手段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城市配送 主體與利益相關者 博弈分析 可持續發展

城市配送社會成本與企業收益之間的協調化

城市配送中的很多活動如倉儲、運輸、流通加工等必然會導致尾氣、噪音等汙染,以及資源的消耗和交通壓力增大等。但是,配送企業不想為這些附加的損失負責,因為這樣會擴大其成本,因此,轉嫁到其他主體成為必然,普通消費者或者市民成為這些成本的分擔者,和社會損失的受害者。

MR為邊際收益,MPC1為邊際成本,MSC是社會邊際成本,企業不會去注重,不想產生外部成本,他們會選擇T(P1,C1),當Ps

配送企業最理想的狀況是企業成本小於社會成本,即C1

MPC1,這樣就會出現社會邊際成本大於邊際收入,即MSC>MR,增加單位產量會導致社會成本超過了企業所得效益。很明顯,宏觀角度去分析,這是不能接受的。而MSC與MPC1的差額值MEC1就是外部成本。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針對MEC1,把各主體的成本綜合分析,並把外部成本內部化。企業應該負責承擔部分外部成本,改善自己的服務質量,減少對外部成本的負擔。為了實施城市配送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技術要求增高了,成本也比傳統的配送方式高一些,導致企業的邊際成本線MPC1上移到MPC2,與MR相交於O2點,這時可持續發展的最優收益變為P2。此時的配送雖然沒達到帕累托最優,但外部成本已經大幅度減少了。所以說,協調外部成本與企業收益,使外部不經濟性降低甚至為零,即O≤MEC2  本文將通過各個主體間的博弈分析,來探討實施進程中,企業收益與社會成本協調化以及其中的障礙因素和作用機理,找出問題根本原因,以便尋求解決措施。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配送主體與利益相關者  城市配送中的主體遠不止企業和社會或者環境,可以把社會的各個角色進行劃分,企業、政府、客戶和居民,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相應的行為。  企業,目的是收益最大化。主要行為是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務質量來增加業務量;客戶,目的和企業一樣。為實現其經濟效益最大化,就要使機會成本、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盡量減小。行為是選擇高質量的服務;居民,居民目的是較好的城市環境和高質量的配送服務。居民之間的博弈行為可分為以下三種:“自我”和“超我”、當代人與後代人以及現實消費者;政府,目的標是城市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之間存在管製和合謀兩種博弈形式。  外部不經濟性產生的外部成本,即環境汙染或者交通壓力等危害不會直接讓企業承擔內部成本,而是由社會各主體承擔,出現了“誰汙染誰受益”現象。可持續發展這種概念能夠抑製一些外部不經濟性,但企業由於利益的原因可能影響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各個主體的利益博弈來說明各自的行為與作用,以及如何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進行。  政府與配送企業間博弈分析  (一)符號解釋  a=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成本;b=政府補貼;c=政府對企業的管製成本;f=政府對企業的罰款;θ=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概率;γ=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概率;W0=不實施可持續發展和不產生尋租行為時,企業的利潤;Q=企業尋租時給政府的支出;w=企業尋租的利潤;m=罰款參數;k=利潤參數。  (二)條件假設  各主體以各自收益最大化為目標;企業尋租行為產生的利潤W大於平時的利潤W0,即(W>=Wo);尋租行為雖然擴大了企業的收益,但是讓企業不經濟性的一係列行為會讓政府進行罰款,罰款與企業的尋租利潤平方成比例關係,設為;尋租行為帶給政府官員的損失與他們從中所獲租金成正比。  (三)政府對配送企業的管製行為博弈模型  政府的參與是科斯定理中外部成本內部化的一種方法,但管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未必會有管製行為,它是有一定概率的。政府管製會產生的另外一種成本就是對企業的罰款。政府管製的博弈分析模型。  給定γ,政府實施管製(θ=1)和政府不實施管製(θ=0)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πG(1,r)=(-c-b)*r+(f-c)  (1-r)=F(1-r)-C-br  πG(0,r)=-br  解πG(1,r)=πG(0,r)得。即: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的概率大於時,最好的辦法是不管製;而如果概率小於時,是管製;如果概率等於時,政府可以以隨機的選擇管製或不管製。給定θ,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πP(θ,1)=-a+b  πP(θ,0)=-F*θ  解πP(θ,1)=πP(θ,0)得。即:政府實施管製的概率大於時,企業的最好是實施城市配送可持續發展措施;而概率小於時,不實施;概率等於時,企業可以隨機選擇不實施。因此,政府對企業的實施管製納什均衡:y*=,θ*=1-。  即政府以的概率實施管製,而配送企業以的概率選擇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政府管製博弈的納什均衡與治理費用、罰款、管製成本以及政府補貼有關。罰款越重,管製成本越少,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政府應該賞罰分明,對違法的嚴重行為要加大處罰,對表現好的企業要加大補貼力度,以此激勵企業的積極態度。  (四)政府與配送企業合謀博弈模型  政府管製時產生尋租行為,即政府與配送企業合謀博弈模型。  配送企業的目標:maxEG=(w-w0)-Q- m[k(w-w0)]2θ  S.t.EG≥0  政府的目標:maxEG=Q-r(w-w0)-mQ2θ  S.t.EG≥0  由分析可知,政府和企業行為不一致,必然會導致機製內的博弈,調整合謀租金以讓雙方平衡。管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外部的不經濟性減小,內部化,但要照顧到利益機製與管製機製,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並減少其尋租行為。  配送企業與城市環境間博弈分析  (一)符號解釋  α=配送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的成本;c0=初始收益;c1=初始幸福值;θ=政府實施管製概率;γ=配送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概率;π=企業產生外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