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洛克菲勒並不想由他的帝國來控製全部市場。他明白,應該讓比較小的、效能較差的一些競爭者去承擔其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在困難時期迫使他們為生存而鬥爭,而美孚石油公司則能繼續以幾乎全部能量投入生產,同時卻可以免受獨家控製的指責。
洛克菲勒在一幫得力助手的協助下,成為發展現代公司組織的先鋒,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美孚”的執行委員會中任職,除了直接從事管理工作以外,還要製定戰略計劃、收集並分析情報等。凡是5000美元以上的撥款以及需要花費2500美元以上的新建築,均需要經該委員會批準,甚至年薪增加600美元以上時,也得經該委員會通過。顯然,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因為洛克菲勒的帝國非常龐大,以致該委員會最終不得不把一些權力授予中級行政管理部門。後來,有些人提出,“美孚”的結構有一部分是仿效羅馬天主教會,其實更主要的是,洛克菲勒和其他工業界巨擘在經營方式方麵,有很多是從鐵路公司,特別是從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那裏學來的。
洛克菲勒節儉成性,貪得無厭,但竟然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至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讚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4億美元(折合現在的美金有60億),他的整個家族對慈善機構的讚助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他的讚助不僅是給原始醫學致命的一擊,還給慈善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在他之前,富有的捐贈人往往隻是資助自己喜愛的團體,或者饋贈幾幢房子,上麵刻著他們的名字以顯示其品行高尚。洛克菲勒的慈善行為則更多地致力於促進知識創造和改善公共環境,這完全超越了個性,更加富有神話色彩,其影響更為廣泛,意義也更加深遠。
洛克菲勒的身後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聲。他集虔誠和貪婪於一身;他是美國清教徒先祖們毀譽參半的傳統之化身,鼓勵節儉和勤勞,同時又激發貪婪的本性。由於擔心有人會破壞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藥無法炸開的墓穴中,上麵還鋪著厚厚的石板。而各家報紙在登載訃告時紛紛把他說成是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無論是持什麼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過節的人,無不對他大加讚揚,一位檢察官是這樣稱讚這位他曾經問訊過的、搪塞敷衍的證人的:“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