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與人辯論中的機智口才(1 / 3)

辯論,既是口才的較量,又是知識、智慧、心理素質上的對抗。與人辯論,最能檢驗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因此,要在辯論中勝出,必須擁有良好的綜合能力,必須掌握各種辯論技巧:或先發製人,或迂回進攻,或出其不意,或抓住要害等等。

在辯論中,隻有憑借嚴密的邏輯,充分的論據,清醒的頭腦,並靈活運用於與人辯論中,才能在辯論中爭取主動,把握先機,駁倒對方。也就是說,隻有發揮好自己的口才,才能在辯論中輕鬆取勝。

有理有據有邏輯

辯論是由立論(辯護)和反駁兩個基本環節構成的,其中立論就是為了證明己方的基本立場,它是反駁的基礎和必要的階梯。辯論中如果沒有必要的立論,反駁就會顯得強詞奪理,蒼白無力。而且,辯論中如果自己的立論不穩,自然會被對方攻擊得隻有招架之功,更談不上對對方的攻擊了,可見立論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辯論的成敗。下麵簡單介紹幾種立論戰術:

(1)邏輯嚴密,框架嚴整

立論中,運用嚴謹的邏輯思維,構建縝密的理論框架,從而使自己的立論堅實,無任何漏洞可尋,這是使辯論獲勝的關鍵。如一次辯論大賽上,辯論題目是《我國現階段應該鼓勵私人購買轎車》。這一題目的關鍵是“轎車”、“鼓勵”和“我國現階段”這3個詞。如何找準這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形成一條強有力的立論思路,這是能否構建嚴密的攻防體係的關鍵。正方根據其內在的邏輯聯係推導出了這樣的思路:

現階段發展轎車工業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之一。由於轎車工業“三高一快”的特點,轎車工業被證明是經濟起飛最有力的助推器,轎車的質量和產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高低的標誌。我國也不例外,要想促進工業發展,必須發展轎車工業。轎車工業要發展,關鍵在市場。如何擴大轎車市場,最便捷的辦法是使轎車“飛入尋常百姓家”。所以,轎車工業同鼓勵私人購買就存在著必然的聯係。

在此基礎上,正方再依據其必然的邏輯聯係充分論證了“鼓勵購買”的現實可能性和必要性,並充分考慮對方立論中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即我國公路交通的擁擠狀況,轎車的私人消費是否會是一種奢華的超前消費傾向),並對此一一作了周密合理的論述準備。由於正方在立論中充分運用嚴密的邏輯思維來確立自己的論證體係,確保了該體係的嚴整周密,所以人們的立論在實踐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較好的效果。

(2)出其不意,“破”中求“立”

辯論,說到底是一種知識、智謀的較量。辯論的一方在立論時如能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謀,在透徹地分析辯題的基礎上,突破對方立論的防線,巧妙地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便能削弱對方的攻擊力。

如一次辯論賽上,正方的立場是:大學畢業生擇業的首要標準是發揮個人專長。反方立論的思路有很多,比如可以說“首要的標準是社會需要”,也可說“是收入豐厚、是興趣”等等,但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太平常而可能落入正方事先準備好的猛烈進攻中。你說“社會需要”,他講擇業是主觀行為,“發揮個人專長”正是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你說“收入豐厚”,他說:對方辯友在養育自己的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以一己私利為先,向人民討價還價,多麼讓人痛心和失望!

如此,反方將難以招架。最後,經過縝密的思考,反方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觀念:大學生擇業複雜多樣,沒有也不應該有一個統一的首要標準!並指出,沒有證明大學生擇業應當有一個統一的首要標準,就強調這個首要標準是“發揮個人專長”,這無疑於在流沙上蓋樓。此語一出,舉座皆驚。由於反方的觀點從根本上動搖了正方精心設計的立論,正方毫無準備,頓時亂了陣腳,以致在規範性發言中幾乎未對此進行反駁。反方在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勇氣擊破對方防線的同時,又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立論:大學生應以個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動社會進步為擇業方向。如此一來,反方便很快占據了場上的主動,收到了十分明顯的場上效果。

(3)少下定義,多做描述

在立論(辯護)中,時常會遇到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即給概念下定義。可以說,下定義是明確基本觀點,澄清基本立場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在辯論中熱衷於給每一個概念都下明確的定義,很可能因此給對方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炮彈”。而且,把辯題和概念交代得太清楚了,辯論中也就沒有了回旋的餘地。

比如“溫飽”這個概念,如果把它定義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無衣食之困。”那麼對方馬上就可以追問:“你的社會概念的內涵是什麼?它指一個團體,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國家?”也可以問:“你的‘大部分人’的含義是什麼?是人口的60%、70%還是80%?”對這些問題,如果你繼續回答,就又可能會暴露出許多新問題,從而完全陷入被動應對的局麵。

因此,在解釋概念時,既要說出什麼,又必須隱藏什麼,即采用描述的方法來搪塞。所謂“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質涵義,隻是從現象上對概念進行描述,甚至是同義反複的描述。如對“什麼是溫飽”的問題,可這樣回答:“溫飽,就是飽食暖衣。”這個回答實際上是同義反複,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東西,但它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已清楚地闡釋了這個概念,而對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實施攻擊。這樣,在後麵的辯論過程中,當對“溫飽”這一概念做出新的補充和說明時,他們就顯得比較靈活自如。

總之,在辯論中要注意恰當使用描述和定義的方法,兩者不可偏廢,但要盡量多用描述,從而達到既講清某些問題,又隱蔽另一些問題的境界,使對方不能迅速地判斷並抓住己方觀點中根本性的東西來攻擊。

辯論中的立論是一個靈活多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戰術也是靈活多樣的,上麵列舉的隻不過是實踐中幾種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戰術,很多好的戰術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總結,這樣才能在辯論賽中取勝。

掌握辯論中的主動權

辯論是很多人都無法避免的。俗話說,“先下手為強”,有時局勢的主動與否全在於論辯開始時能否掌握主動,能不能做到先發製人。

如果辯論剛開始在心理上能比對方站在更優越的位置,自然可以影響到後來彼此的談話。因此,能夠比對方先行一步,就達到了先發製人的地步。

辯論不是簡單的舌戰,更不是街頭潑婦罵架,而是進攻與防守綜合藝術的運用。顧頭不顧尾的蠻攻和忍氣吞聲的呆守都會造成滅頂之災。孫子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在辯論時,為了辨明是非,最經常也是最奏效的戰略就是主動出擊,因為隻有在進攻、進攻、再進攻中才能始終把握主動權。但不能盲目進攻,要掌握進攻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正麵進攻

與對方短兵相接,麵對麵地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尤其是中心論點,指出對方論點的錯誤和明顯違背事實和常理的地方,使其主張不能成立,是辯論製勝的法寶,這就是所謂正麵進攻。這是大規模的正規軍決戰常用的手法,最常用,也最難以掌握。

1988年“亞洲地區大學生論辯賽”預賽的第一場,香港中文大學隊對新加坡國立大學隊,辯題是“個人功利主義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因素”,辯題即論點,站在反方的香港中文大學隊的一名隊員發言指出:

“國父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難道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造福於全人類,難道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

這裏采用的就是正麵進攻,直接反駁辯題。隻用兩個反問句,舉出兩個無可辯駁的曆史事實。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中國及全世界都知道;愛迪生的科學發明,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更是世人皆知。

論者用這兩個促進社會進步的重大曆史事實,直接證明“個人功利主義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因素”這一論點的錯誤。這一方法的效果是全麵而且有力的。

(2)側麵進攻

側麵進攻指不與對方正麵交鋒,或是因對方論點看似十分堅強,難以找到漏洞,而從側麵駁斥對方的論據,或提出對方論據邏輯上的毛病,加以迎頭痛擊,徹底打垮對方。

(3)包圍進攻

包圍進攻是指當對方分論點很雜時,可以分割包圍對方核心論點周圍的分論點及論據逐一進行駁詰,最後推翻對方的核心立論。既然對方分論點不能成立,其核心立論自然不成立。

(4)迂回進攻

迂回進攻是指不與對方近距離接觸,而先遠距離地進攻,如從挑剔對方的論辯態度不妥或論辯風度有失,開始詰難,進而抓住對方的論辯企圖,深入進行駁詰。用這種方法,往往使對手措手不及,難以應答。

在辯論中,掌握主動權,隻有以正確的進攻方式攻擊對手,在攻擊過程中發現對方的破綻搶先下手,進而窮追猛打,方可一舉取勝。

避開對手的進攻鋒芒

常言道:“君子避三端:武土之劍端,文士之筆端,辯士之舌端。”

在辯論的時候,遇到於己不利的論題,如果不及時避開,一味糾纏不休,就會為“筆端”或“舌端”所害。

辯論方法不但要有攻,而且也要有防。有攻有防,攻防結合,才能克敵製勝。隻攻不防,看似驍勇,實則並非善戰;疏於防守,弄得遍體鱗傷,又怎能養精蓄銳,戰勝論敵呢?

避開論敵鋒芒的要則,就是要善於及時避開論敵“筆端”和“舌端”的銳利鋒芒,必要時不惜“丟卒保車”,甚至“丟車保帥”,尋覓新的戰機,化險為夷,東山再起,變被動為主動。

律師在為一個實施正當防衛的被告辯護的時候,如果一味與控方律師爭辯原告的傷是重是輕,後果是嚴重還是輕微,隻能是被動受責。隻要及時撇開這一話題,轉入被告為何要實施正當防衛,以及他若不防衛又會招致何種後果這一關鍵論題,並予以充分的論證和有力的辯護,就能取得辯論的主動權,維護被告的合法利益。

靈活應變的範圍很廣,在辯論中常常會發生預料不到的問題,由於雙方都不肯讓步,使辯論陷入僵局。對於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一是把可能引起爭議的問題往後放,待其他問題雙方統一後,再來討論。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確保辯論的順利進行;二是先易後難,經過幾個回合的洽談,對剩下的問題,雙方都能抱著通情達理的態度,盡快使問題達成協議,以避免在少數問題上耗費精力,過分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