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實現與他人的高效溝通(3 / 3)

說好你的結束語

說好了第一句話,就等於開了一個好頭;說好最後的結束語,就等於給雙方的談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結束語也就是告別的話,一般來說,在結束和他人的交談時,人們經常會說“再見”、“再會”等,但這樣的結束語過於平淡無奇、千篇一律,很難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你有必要好好斟酌一下你的結束語。

當初次交談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使用以下幾種結束語:

(1)道謝式結束語

在交談藝術中具有較強的禮節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講“客氣話”作為交談的結束語。道謝適用的場景和對象是最為廣泛的,無論是上下級、同事、親朋還是熟人、鄰舍以及初交者之間都是適宜的。

假如有一次同誌式的思想啟迪性交談即將結束,從談者可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對我學習上的幫助與生活上的關懷,我感激不已”等語句結束。

“唐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導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謝謝您了,再見!”

(2)關照式結束語

這種結束語方式,是交談雙方說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見或流露了某些內心的意向之後,覺得談話中有些話和問題帶有對象性、範圍性、保密性和重點性,當交談即將結束時,就關照對方不要將其中的某些話張揚出去。

比如:“剛才我講的一些話,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覺得不必讓他人知道,請你不要傳出去,以免引起麻煩……”

“小陳,我要講的都講了,全是心裏話。有關小王的事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不然會鬧出大亂子來的。”

這種關照式的結束語,有一種提起注意、防患於未然和強調重點的作用,能使交談的對方增進了解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

(3)征詢式結束語

交談完畢,主談者根據自己的交談目的與交談後的吻合情況向對方征求意見、說明、要求或建設性的忠告、勸誡等,這就是征詢式的結束語。

比如:“王先生,隨著我們接觸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覺到我有不少缺點,你覺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麼?希望你下次能開誠布公地提出來。”

“李小姐,我不懂得‘戀愛藝術’,我隻想對你說一句話,在你麵前的這個人,他願意愛你一輩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樣?”

當你與下屬交談工作結束時,你應該說:“你還有其他的什麼要求和意見嗎?”

“你生活上還有困難和要求嗎?隻要有可能,我將全力幫你解決……”下屬也應同樣征詢對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對我還有其他意見和看法嗎?如果現在想不起來,日後盡管提,我是不會計較他人向我提意見的……”

在交談的藝術中,征詢式的結束語往往會給人以謙遜大度、仔細周到和穩重老成的印象。運用征詢式的收尾,對方聽了便會產生一種心悅誠服、備感親切、心心相印的感覺,從而取得融洽的關係、有利於事業進展的良好效果。

(4)邀請式結束語

這種結束語的基本特征是運用社交手段向對方發出禮節性邀請或正式邀請。前者體現了“客套式”所需的禮儀,後者則表現了友誼的生命力。

①“客套式”的邀請:“如果您下次途經北京,請到我們家來做客。再見!”

②正式邀請:“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裏吧,星期三晚上6點鍾請你到我家吃頓便飯,那時我們再長談吧。再見!”

以上這兩種邀請式結束語,在社交場合與他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邀請也是一種禮節;正式邀請更是一種友好和友誼的表示。運用這種結束語,肯定會贏得他人最大的讚同。

(5)祝願式結束語

這種結束語方式的特點是,不僅具有較強的禮節性和情趣性,並且還具有極大的鼓動力。如果再加上適當的口語修辭,它的效果一定會十分顯著。

如:“再見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風順!”“一個偉大的男子就應該具有不凡的氣概。隻有經得起磨難,才能砥礪出剛強的鋒芒……讓我們都成為這樣的男子吧!再見!”“時間不等人,生活就是拚搏,抓緊時間,就等於延長生命。我祝願你是這樣一個人,再見!”

(6)歸納式結束語

通常在陌生人之間非形式性交談中使用,或同誌間、親朋間工作性交談中使用。

比如:主談者:“小王,我今天談的主要問題,一是咱們團委對新形勢下出現的一些問題如何做出正確的估計和怎樣引導、轉化;二是關於共青團發展工作的經驗,我們得好好總結一下。這是局團委要求我們馬上做的,這兩件事,我事先向你打個招呼,我們都好好考慮一下……”“小劉,聽了你的情況介紹後,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第一點,我們是做他人思想工作的,如能統一人心,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親朋之間則可以這樣進行:“表兄,我剛才談的3件事,你一定得一件件去落實,我等待著你成功的喜訊……再見。”

歸納式結束語,由於條理清晰,中心突出,重點再現,這樣對方交談的目的和內容,雙方的思想和意見就能清楚交流,收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明朗爽快的效果。

事實上,結束語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和交談對象,來選擇最恰當得體的告別方式,這樣才能使人回味無窮,達到“餘音繞梁”的效果。

善於在談話時製造共同話題

當一個人試圖與對方交談時,他最先需要選擇的就是談話的主題。通俗地講,就是你要與對方談什麼,從什麼開始交談。如果你常常覺得與人談話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對應該講什麼話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誤解。

人們對交談有一個最普遍的誤解是:以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談的。這樣的結果使他們把彼此的交談搞得索然無味。他們在搜腸刮肚地尋找重大事件的同時,卻忽略了談話本身所應具有的意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見到熟人的時候,你在腦子裏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經曆,以及令人興奮刺激的事情。

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了。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是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說過的。即使是你親身經曆過的比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處一講再講。此外,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麵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願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花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殺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麼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總之,當你選擇談話的主題時,你要了解對方是否對此感興趣,對方所具備的知識和經驗是否能夠將這次談話進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談話者。

學會沒話找話

不善言談在交際場中很容易陷入尷尬局麵。要想成為求人辦事的高手,首先必須掌握善於沒話找話的訣竅。

沒話找話說的關鍵是要善於找話題,或者根據某事引出話題。因為話題是初步交談的媒介,是深入細談的基礎,是縱情暢談的開端。沒有話題,談話是很難順利進行下去的。

好話題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餘地,好談。

那麼,怎麼找到話題呢?

(1)眾人都關心的話題

麵對眾多的陌生人,要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話題,把話題對準大家的興奮中心。這類話題是大家想談、愛談又能談的,人人有話,自然能說個不停了,以致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導致“語花”飛濺。

(2)借用新聞或身邊的材料

巧妙地以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有人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能收到好的效果。“即興引入”法的優點是靈活自然,就地取材,其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聯想。

(3)提問的方式

向河水中投塊石子,探明水的深淺再前進,就能有把握地過河;與陌生人交談,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談得更為自如。如“老兄在哪兒發財?”“您孩子多大了?”等。

(4)找到共同愛好

問明陌生人的興趣,循趣發問,能順利地進入話題。如對方喜愛足球,便可以此為話題,談最近精彩的賽事,某球星在場上的表現,以及中國隊與外國隊的差距等,都可以作為話題而引起對方的談興。引發話題,類似“抽線頭”、“插路標”,重點在引,目的在導出對方的話茬兒。

(5)搭上關係,由淺入深

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隻有誌同道合,才能談得攏。我國有許多“一見如故”的美談。陌生人要能談得投機,就要在“故”字上做文章,變“生”為“故”。下麵是變“生”為“故”的幾個方法:

①適時切入。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適時地“自我表現”,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談是雙邊活動,光了解對方,不讓對方了解自己,同樣難以深談。陌生人如能從你“切入”式的談話中獲取教益,雙方會更親近。適時切入,能把你的知識主動有效地獻給對方,實際上符合“互補”原則,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礎。

②借用媒介。尋找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語言,縮短雙方距離。如見一位陌生人手裏拿著一件什麼東西,可問:“這是什麼……看來你在這方麵一定是個行家。正巧我有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對別人的一切顯出濃厚興趣,通過媒介物引發表露自我,交談也會順利進行。

③留有餘地。留些空缺讓對方接口,使對方感到雙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談是和諧的,進而縮短距離。因此,和陌生人交談,千萬不要把話講完,把自己的觀點講死,而應虛懷若穀,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