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要用委婉的語言
在與人交往中,有的人雖然態度謙恭,卻由於不注意語言表達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經意間冒犯了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言語冒犯帶來的惡劣後果要大於“盛氣淩人”。言語冒犯有輕有重。輕者,惹人不高興;重者,則可能傷及別人的麵子、自尊,讓人產生報複心理。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因言語冒犯引發的不愉快是經常發生的。有的人說話隨意,不考慮對方的反應,不考慮說出的話會導致什麼後果,因而常常會給自己惹麻煩,以至於影響了人際關係。
而言語謹慎的人哪怕麵對的是一個十足的無賴,也會化險為夷,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並且樹立良好形象,輕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此說,和人交談一定要注意語言委婉,忌直來直去,更不可惡語冒犯,致人不快和痛苦。國外有人說:“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而嘴巴則能描繪一個精彩的世界。”委婉的語言常常可以平息矛盾與糾紛,化幹戈為玉帛。
供職於某科技公司的蓋先生就遇到過這麼一件事。
蓋先生去沈陽出差,下飛機後提著大包小包走出了機場。由於他隻顧尋找接他的朋友,東張西望,一不小心撞在了一個行人的身上。那個人長得膀大腰圓,被撞後睜大兩眼瞪著蓋先生生氣地吼道:“你幹嗎,沒長眼睛嗎?”聽著對方的話,蓋先生心裏很不高興,剛想回敬兩句,轉念又想,他不文明咱不能不禮貌,吵幾句又能怎樣?搞不好麻煩會更大。想到這兒,蓋先生連連道歉,說道:“實在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請多包涵。”
蓋先生幾句話,說得那個人也沒脾氣了。他隻是餘怒未消地看了蓋先生一眼,徑直走了。
試想一下,如果蓋先生以不敬還不敬,以不禮貌對不禮貌,結局恐怕就是另外一種了。所以法國作家雨果說:“語言就是力量!”
另外,心直口快常會無意中給別人帶來傷害。因此,心直口快固然可嘉,但這不能成為在給別人造成傷害後推卸責任的理由。我們本可以把語言說得更委婉一些,讓人聽著更舒服,更易於接受。
梁先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有一次他在保齡球館和辦公室的同事打球。對方是初學者,球藝自然不行。出於好心,他便當教練教起對方來。打球過程中他一會兒說人家“真臭”,一會兒說“你這人看起來挺精明的,怎麼學打球這麼笨。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同事氣得不客氣地說:“你說話可不可以委婉點?”“什麼委婉,你笨就笨嘛,還不讓人說了。真是的。”
就這樣,同事氣得轉身走了。梁先生本是好心教別人打球卻使兩個人弄得十分不愉快。由此可見,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考慮對方對你說的話會有什麼反應,忌直來直去。
委婉的言語是蜜,即使你回絕了對方,客客氣氣的言語讓人聽了心裏也舒服;直來直去的言語則是一把刀,能夠刺得人心裏流血。前者會使人對你心生好感,後者則會讓人對你痛恨不已,甚至心生報複。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常隻看到現象或問題,也常常隻顧自己的“不吐不快”,而很少考慮旁人的立場、觀念以及心理感受。當然他的話有可能鞭辟入裏,直指問題的核心,逼得當事人不得不啟動自衛係統;若別人啟動了自衛係統後仍招架不住,恐怕就會對他懷恨在心了。於是他的人際關係就會出現障礙。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一般都具有“正義傾向”的性格,言語的爆發力、殺傷力很強。有時候這種人也會變成別人利用的對象,鼓動他去揭發某事的非法,去攻擊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這種人總要成為別人的犧牲品,成為別人的眼中釘、“一號”報複對象。
所以喜歡直言直語的人應注意從以下兩方麵著手改善自己:
對人方麵。盡可能地少直言指出他人處事的不當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雖然你是善意的,但心胸狹隘的人卻會認為你這是在和他過意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語也不會產生多少效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堡壘,一個很脆弱的“自我”縮藏在裏麵,你的直言直語恰好能夠把他的堡壘攻破,把那個脆弱的他從堡壘裏揪出來,他當然會不高興。因此,能不講就不要講,要講就委婉地講,點到為止,不要大張旗鼓。
對事方麵。盡可能地少去批評其中的不當,事是人做出來的,因此批評“事”也就批評了人,所謂“對事不對人”,這隻是“障耳法”。除非你權高位尊,否則直言直語隻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因此,如果你想讓自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應在與人溝通時,切忌直來直去,要注意語氣委婉。因為同樣的內容,用委婉的語言表達往往比直言更易於讓人接受。“舌頭、金錢、電腦”在歐美國家並列為三大法寶。
得體的自我介紹是與陌生人溝通的開始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麵的人總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最基本的要求是大方得體,根據具體情況安排自我介紹的內容。
最常見的自我介紹的方式是報上姓名、家住在什麼地方等,但這樣的自我介紹聽起來幹巴巴的,沒有什麼營養,自然很難給初次見麵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在進入實質性的交談時你還得重新自報家門。因此,要想讓他人在初次見麵時就記住你,你的自我介紹就必須獨具特色,彰顯自己的個性。
進行自我介紹,首先要大方得體,一般來說,在做自我介紹時,要充滿自信,親切自然,目光正視對方,語言簡潔清晰,語速不急不緩。
自我介紹的內容,要根據交際的目的、所處的場合以及交際對象而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在一般的社交場合,假如你並沒有與對方深入交往的願望,做自我介紹時隻需向對方表明自己的身份。這時,你可以隻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某某”或“我是某某”。有時,也可對自己的姓名的寫法稍微做一些解釋,如“我叫陳東,東西的東”。如因公務、工作需要與人交往,自我介紹應包括姓名、單位和職務,無職務可介紹從事的具體工作。如“我叫張華,是某公司的銷售經理”。假如你希望新結識的對象能記住自己,並且能進一步的溝通和交往,做自我介紹時,除介紹自己的姓名、職務、單位外,還可以提及與雙方共同的熟人以及相同的興趣愛好等。
假若在講座、報告、慶典、儀式等正規隆重的場合向出席人介紹自己時,還應加一些適當的謙辭和敬語。
要想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紹就要“出彩”,下麵就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巧解自己的姓名
自我介紹首先要介紹自己的名字,並對“姓”和“名”加以解釋,你解釋得越巧妙,他人對你的印象就越深。這不僅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與性格修養,同時,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口才能力。
一個人的姓名,通常有豐富的文化積澱,或折射出凝重的曆史實,或反映時代的樂章,或寄寓雙親對子女的殷切厚望。由此,巧解姓名有時也令人動情,加深印象。
在全國“榮事達”杯節目主持人大賽中,一個名叫潘望的主持人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我叫潘望,早在孩提時代,我那隻有小學文化的軍人爸爸和教小學的媽媽就輪番地叮囑我:‘望兒,你可是咱們家的希望啊!’為了不辱使命,肩負著雙親的重托,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直到今天,走到這個國家級的最高賽場,但願教師們能給我這隻盼望飛翔的鳥兒插上奮飛的翅膀。”
在潘望的自我介紹中,父母的心願並列呈現,誰不為之心動呢?
(2)自嘲容貌
陳南是一個個子不高、戴著眼鏡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紹自己時是這樣說的:“單看咱這形象,眼不大還有點近視,但這絲毫不影響我的睿智與遠見;耳朵雖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傾聽觀眾的心聲;嘴巴也不氣派,正說明我不誇誇其談,嗩呐和號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樣能怒吼與呐喊;個子雖然矮小了點,可潘長江先生說過:‘濃縮的都是精華。’有人說缺點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優點,這話難免有些誇張,但‘缺點在一定條件下會成為特色’則是毋庸置疑的。”
陳南沒有使用“老掉牙”的方式來做自我介紹,而是借自嘲容貌的方式,把一個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的自己推到了聽眾的麵前,自然也就讓人對他一見難忘。
(3)自我揭短
大學畢業之後,小劉進了距本縣數百裏外的某縣公安局刑警隊工作。很快,領導給他介紹了一個在該縣一所中學教學的女朋友。在第一次約會時,小劉沒有像別的青年那樣在對方麵前竭力展現自己的優點,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自我揭短”。小劉向對方這樣介紹自己:“我這個人找對象存在三大不利因素:一是我家不在這裏,辦事不如本地人方便;二是我中等身材,相貌平平,有點對不起觀眾;三是我在刑警隊工作,經常加班加點,與我談對象恐怕要做出一些犧牲。”小劉的一番話使姑娘看到了他的真誠與豁達,頓生好感,她不由得微笑說:“你這個人靠得住,這比什麼都強。”小劉的第一次約會獲得了成功,由此,雙方建立了戀愛關係。
在和姑娘初次見麵時,小劉在自我介紹中沒有一味地表現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自我揭短”,反而給姑娘留下了真誠、可靠的印象,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4)借助地域
通過介紹家鄉地域風情景物或名優特產的某些特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個性,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假如地域、家鄉特產突出,就應從中推衍、闡發出與自己個性相關的內容;假如特產不明顯,不特殊,那就挖掘地方特色,將地方特色與自己的個性巧妙地結合起來。
曾有一個來自雲南的演講員這樣介紹自己:“尊敬的評委老師,我來自雲南。或許老師們會感到驚詫,‘雲南是阿詩瑪的故鄉,是個佳麗輩出的地方’,但是老師們千萬別忘了,雲南也是大理石的故鄉,相信老師們能從我身上看見大理石的樸實、厚重與剛強。”
這個演講員以雲南盛產大理石這一特產為生發的對象,由大理石的性質、特性引申到自己身上的“樸實、厚重與剛強”,顯得自然貼切,不露痕跡,突出了自己的性格、本色和特征。
(5)借與名流相比加深印象
小李是一名記者,在一次“記協”聚會上,由於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見麵,小李這樣自我介紹道:“我喜歡寫詩,可寫不過舒婷;我喜歡唱歌,可唱不過毛阿敏;我喜歡主持節目,她倆可能比不過我……”這麼一說,就會使別人感到他頗為幽默。
小李巧妙地把自己與名人相比,既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又顯示了語言幽默的特點,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自我介紹也是一門學問,得體是基本要求,“出彩”是關鍵。自我介紹要獨辟蹊徑,從出人意料的獨特角度,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把自己介紹給他人。出色的自我介紹讓你在初次“亮相”時就撞出個“碰頭彩”,使你在與人們交往中更有吸引力,增強他人想要與你交往的願望。